武林中,秘籍的傳承往往夾雜著江湖恩怨。一個秘籍的出現,能掀起什麼樣的波瀾,完全取決于其傳承路徑。
獨孤求敗,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一生追求的,是武學的極致。
這個男人一生縱橫江湖,操著劍術無雙的獨孤九劍,敗盡天下英雄。然而世人對他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一句「殺盡仇寇,敗盡英雄」。
因為,這個人,從未在江湖中留下太多痕跡。他不像東方不敗,要在各大宗門留下葵花寶典;他也不像岳不群,要在嵩山華山稱王稱霸。
他只是靜靜地持劍漫游,在尋找一個能與之分庭抗禮的對手。
可惜,一個也沒有。
獨孤求敗在武林中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卻從未遇到過真正的敵手。曾幾何時,他也渴望過擁有一個宿敵,所以他不斷地尋覓,不斷地戰斗。但是沒有,所有的對手,在他的獨孤九劍之下,都是干柴烈火般燃燼殆盡,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久而久之,獨孤求敗的心中只剩下了寂寞。
他寂寞自己的無雙武功,因為再也找不到敵手,亦找不到突破。他寂寞江湖生涯的凄清,因為他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目睹父母被兇手殺害,自己獨自一人流落江湖尋找。
于是,在擊敗所有人之后,獨孤求敗還是孤單。
他隱居在一個深谷之中,以雕塑為友。在無數個日夜里,他用心雕琢,刻下了一生的曲折與苦痛。
那些雕像,成了他唯一的知音。
直到有一天,疾病侵蝕了他的身體,他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于是在窮其畢生所學,自創九式劍法之后,獨孤求敗刻下了那句千古絕唱: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一個傳奇劍士,就這樣沒了蹤跡。而他畢生心血所凝結的獨孤九劍,最終只有一位后人發現——楊過。
楊過聰明過人,又有過人的悟性。在偶然發現獨孤求敗的墓穴后,他憑借自己的悟性,終于學會了獨孤九劍。
如果說,獨孤求敗一生代表的,是對武學極致的追求;那麼楊過的出現,無疑證明了獨孤九劍承載的,是無窮無盡的潛力。
只要有天資,就可以駕馭。
然而,對絕大多數江湖人來說,獨孤九劍依然是一個迷。一個不敢觸犯的迷。
因為,能讓楊過般的人物領悟到的武學奧秘,實在太過深奧。倘若強行窺視,勢必自取滅亡。
所以,盡管楊過已經證明了獨孤九劍的存在,但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去追尋它。一來因為實力不夠,二來因為不敢妄動。
一個傳說級的宗師,就這麼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世,留下的,只有一方無字的劍冢。
和獨孤九劍的低調不同,葵花寶典可謂是沸沸揚揚,傳遍了整個武林。
在莆田少林寺中,由一位禪師保管的《葵花寶典》,無意中落入了華山派掌門人岳不群的弟子岳肅和蔡子峰的眼中。
其時,二人窺見老禪師打坐時袈裟之上所記載的武學秘笈,心中頓生不軌之思——這正是俗語所說的色令智昏,貪念在一瞬間戰勝了道義。
二人暗中將笈錄內容抄錄,并盜去原本以歹為已。
事后二人雖然心生畏罪,但為了不讓師父岳不群發現,還是隱瞞此事。誰知,老禪師察覺秘笈遺失,大為光火,立刻火燒殘本,命弟子渡元禪師去追回抄錄。
渡元禪師在得知事情原委后,陷入了良心的天人交戰。他是要秉承老禪師吩咐,將抄錄物歸還?還是要為自己著想,保留這絕世武學?
最后,渡元禪師選擇了后者。他明白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此放棄實在太可惜。于是他裝作不知情,將秘笈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來。
為此,他還決定棄掉修道生涯,改名林遠圖,投身江湖。
然而,渡元禪師隱瞞師門的做法,依然被岳不群察覺。岳不群大怒,差點將兩個弟子趕出師門。幸而二人誠心認錯,叩頭謝罪,岳不群這才將這件事揭過。
但岳不群心中對《葵花寶典》的渴望,已然被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得到《葵花寶典》秘笈的林遠圖,日日琢磨其中奧秘,終于領悟出了一整套精妙的劍法,取名「辟邪劍法」。
這套劍法隨后被林遠圖運用得如臂使指,并借此在江湖中打出了一片天下。林遠圖開創了福威鏢局,靠著辟邪劍法的威力,使福威鏢局成為江湖中無人敢招惹的存在。
林遠圖也因此成為了當世人物。
但辟邪劍法的威名,也激起了旁人的覬覦。
任我行這個曾經與林遠圖有過一面之緣的江湖人,對辟邪劍法虎視眈眈已久。
一日,他終于找機會盜走了辟邪劍譜。
原來,任我行早已在江湖中小有名氣,號稱「北丐」。他本就慣用陰謀詭計,這次趁林遠圖外出時偷襲福威鏢局,順利奪去辟邪劍譜。
這下林遠圖大怒,立刻率領福威鏢局高手圍剿任我行。兩方人馬大戰一場,最后任我行依靠辟邪劍法擊敗了林遠圖,成功逃脫。
自此,辟邪劍法流落江湖,成為無數人覬覦的對象。
而林遠圖自己也在這場戰斗中身受重傷,不久便含恨而終。
辟邪劍法的消失,讓林家衰敗,卻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奪取該劍法的可能。
其中最為野心勃勃的,就是東方不敗。
東方不敗本是桃花島主人黃藥師的入室弟子,可他視野寬廣,早有進一步發展的雄心壯志。得到辟邪劍法之后,他見識到了絕世武功的威力,心中產生了更大的欲念——他要找到傳說中的《葵花寶典》,將自己的武藝推到更高的境界。
于是,東方不敗開始了對《葵花寶典》的瘋狂追逐。
起初,他試圖強奪任我行手中的辟邪劍法,奈何敗在了任我行的辟邪劍法之下。這更堅定了東方不敗奪取《葵花寶典》的決心。
經過一番摸排,東方不敗終于確認,真正的《葵花寶典》就在任我行手中。
為了取得任我行的信任,東方不敗甚至頂著生命危險,假意入了任我行剛剛創立的日月神教。
任我行對東方不敗頗為倚重,把抄錄的《葵花寶典》原本交給了他保管。
終于,時機成熟,東方不敗在與任我行比試武藝時耍詐擊傷任我行,奪得了《葵花寶典》真跡。
自此,東方不敗修練葵花寶典武功,一鳴驚人,終成為當世首屈一指的高手。他橫行江湖,沒幾個敢與他正面交鋒。
為了不讓更多人習得葵花寶典,東方不敗還使用了極端手段,將每一個見過《葵花寶典》內容的人盡數殺害。
東方不敗一時間名滿天下,無人能敵。
當東方不敗憑借葵花寶典稱霸江湖之時,一直不為人知的獨孤九劍,也再次見天日了。
風清揚這個少年,本是江湖中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他被師父追殺,落魄江湖,最終找到了楊過留下的劍冢,并毅然決定窺視墓中秘笈。
這一看,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因為風清揚天資過人,又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與超強的悟性。他很快就領悟了獨孤九劍的精髓所在,并將這門劍術練到了極高的境界。
從此,風清揚橫行江湖,所向披靡。在連載版的交鋒中,他甚至僅憑獨孤九劍一招就擊敗了一個宗門的十大長老。
這樣陰差陽錯的際遇,成就了風清揚不世出的武學造詣。也讓他成為繼楊過之后,第二個將獨孤九劍發揚光大的高手。
當我們把兩大秘籍的傳承歷程對比時,一個顯著的差異就會躍入眼簾:
《葵花寶典》無論流落何處,都能掀起腥風血雨,讓人為其據為己有不擇手段。
而獨孤九劍,即使被證實擁有超強的威力,卻幾乎沒人問津。
這其中緣由,正源于它們傳承路徑的不同:
《葵花寶典》內容詳盡,秘笈流傳開來,可以讓任何人參悟。這為無數武林人士提供了一個仿佛觸手可及的快捷之路。也因此,讓人心生妄念。
而要學習獨孤九劍,僅憑區區口訣是遠遠不夠的。沒有過人的悟性與領悟力,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精髓。正因如此,它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遙不可及,所以沒有引起過廣泛的關注。
個武學秘籍的流傳,往往會牽動整個江湖的波瀾。
《葵花寶典》這類詳備的秘笈,容易引起人們覬覦,繼而掀起血雨腥風;而像獨孤九劍這樣高深的絕學,即使蘊含天地精華,也因門檻過高而難有問津者。
然而,不管傳承路如何崎嶇,每一位武學宗師的心血化作的秘笈,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輝。
正因為有人對武學懷著赤子之心,江湖之樹才會枝繁葉茂。也正因如此,人們才會不斷地追尋,不斷地探索,試圖觸摸到武學真諦的邊緣。
當我們回望這些傳承歷程時,會發現其中滋味雖辛辣,卻也蘊含著人性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