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是術,不是道,可以不用,但不能不知道。
尤其是作為職場人,當你看到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卻比你提拔快,你內心真的還能平靜嗎?
有些人會覺得「裝」會逐漸失去自我,可什麼又是真的自我?是8歲時的自我,還是18歲時的自我,還是說你站在高位時的自我?
所以說,「裝」這件事不過是達成目標的一種方式,跟所謂的「自我」沒有太大的關系,更何況許多人哪怕知道了,都不知道該如何「裝」,「裝」什麼。
1.成年人的社交禮儀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是用別人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哪怕你言不由衷,但大家都在做相同的事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小時候看到同學褲子拉鏈沒拉住,還會提醒,可到了單位,你看到領導褲子拉鏈沒拉住,你還會提醒嗎?哪怕是看到了,都會裝作沒看到,尤其是公開場合,避免對方尷尬,導致自己的尷尬。
尤其是地位懸殊的時候,保全了別人面子,同時也是在保護自己。
「裝」是成年人的社交禮儀,根據不同的人相處,會有不同的展現方式,那種一成不變始終如一的人太少了。就像跟領導、跟同事、跟家人相處時,不同的人我們對待的方式也不同。
2.用別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說別人想聽的話,是達到有效溝通的方式,是「裝」的另一種展現方式。
不一定是假話,只是別人想聽的話而已。最典型就屬銷售人員了,哪怕產品再好,技術再先進,這些都不是客戶想知道的,哪怕說的口干舌燥,也毫無意義。
反而客戶在意價格,操作的是否簡單,功能性如何,說客戶想聽的內容,才容易成交。同理,職場上,說領導想聽的話,說同事想聽的話,從而達成自己的目標。
并不是讓你說假話去欺騙,而是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達,這才的「裝」 的意義。
知道了為什麼要「裝」,還要會「裝」,就像人們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重點不在于「哭」,而是「會哭」。所以,「裝」好以下幾件事,基本不會混的太差。
1.「裝乖」可以獲得更多
家長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有點好東西也愿意給那個乖巧的孩子。
領導不是家長,沒有肯定沒有耐心等待下屬成長,A不行的話,立刻可以換B,權力賦予了領導更多的選擇權。
「裝乖」不 一定真乖,而是在領導面前表現的乖巧而已,只要領導認為你「乖」就好了。
領導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去鑒別誰是真乖,誰是假乖,只要他用起來順手,自然就會有一定資源傾斜,對于職場人來講,自然能獲得更多的好處。
可惜總有些人「拿著無知當個性」,非要標新立異,看似很精明,實則只能讓別人笑話。聽話、乖巧總是能贏得上位者的青睞,職場中尤為明顯。
2.「裝傻」可以避免麻煩
通常人們把傻用作貶義,事實上「裝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種自我保護。
作為成年人應該清楚,有些事情不是憑著一腔熱血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總有力所不及的地方,「裝傻」不僅可以避免尷尬,還能避免許多的麻煩。
比如,別人欺騙了你,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揭穿他。可真正精明的人卻不會這樣做,他們還會「裝傻」,看似自己還蒙在鼓里,實則早已開始偷偷的磨刀了。
「裝傻」是不是真傻,而是用表象掩蓋真實的目的。就像揭穿了對方,他們只會換個套路,不如讓他們覺得自己套路很好用,而你早就有了防備,最終受益才是關鍵。
抖機靈的人不少,但真正愿意「裝傻」的人才是高手。
3.「裝懂」可以樹立人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似乎「裝懂」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許多人總覺得既然不懂,早晚會露餡。
可事實上,大家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有誰真的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去鑒別對方是否真懂,只要拿到好的結果即可。
有些人「裝懂」獲得了領導給的機會,這時就跟領導綁定在了一起,自己做不好領導也跟著受牽連,于是領導給了資源傾斜,把事情做成,領導臉上也有光。
當然不排除領導有其他的想法,「裝乖」就會起到不小的作用。按照領導的意思做,總不會有錯吧。
況且誰甘心一直不懂呢?即便就是為了維系自己的人設,「裝」出去樣子,也要靠實力來維護,更大的可能是「裝著,裝著也就像那麼回事了。 」
就像有句話說得那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先做什麼樣的事。」當「裝懂」倒逼自己輸入的時候,「裝」就成為了主要的動力源,從另一個角度講可以成就自我。
行走職場,「裝」這件事每個人都在做,只是做的程度深淺而已。只是有些人并未意識到自己其實在「裝」,或者說覺得這樣做過不了心里的關。開篇提到,它是術,而非到。就像工具,看在什麼人的手里,菜刀在廚師的手中跟在歹徒手中起到的作用完全不同,但菜刀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
所以,把「術」用好,或許可以更好的接近目標。退一萬步講,只要你獲得足夠的好處,站到足夠高的位置,誰會在意曾經是怎麼樣的?成年人的世界,大家更愿意用「結果推導過程」,結果向好,那過程就差不了,真相真的如此?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