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告訴了我們,動物都有特定的發情期,在這段時間內雌性動物可能比平常更加妖嬈,身體散發特殊氣味來吸引雄性,目的自然是為了繁衍生存。
基本上大部分動物的發情期都在春天,因此也被稱為「[發.春]」,除此之外雌性動物幾乎不會接受交配的請求。而到了春天,人們總是會發現貓咪此起彼伏的叫聲,有的是在發情有的卻透露著幾分凄慘這是為何?
首先貓的孕期很短,只有兩個月,因此貓咪不得不在這兩個月內確保「一發必中」。
而想要貓咪成功的交配,對雌貓來說卻非常苛刻,她們不僅要在溫暖的環境下,還要食物充足,甚至必須要曬夠12個小時的日光浴才會進入發情期。
雄貓就不一樣,幾乎一到春天就會進入發情期,特別是養在室內的寵物貓,幾乎隨時可以發情。但是他們想找到雌貓交配,并且還要在兩個月內完成「播種大計」,這讓他們不得不準備妥當才行。
好在雄貓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他們生殖器上面的特殊構造。這是和許多動物不同的一點,雄貓的生殖器上有一個鉤子裝的小刺,在和雌貓交配時為了確保不被打斷交配,以增加受孕幾率,雄貓都會用小刺勾住雌貓,自然而然會對雌貓造成傷害。
而在造成傷害的同時卻可以激發荷爾蒙,促進雌貓排卵,以加大受孕的成功率。而公貓在交配時經常會咬著母貓的脖子。
養過貓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提著貓的脖子它就會軟糯無力。公貓正是怕被母貓揍,所以在交配時才會咬著母貓的脖子。
母貓后勃頸被咬,就只能夠隨便公貓任意施為,即使被公貓的小刺刺傷也只能夠凄慘的叫兩聲,卻絲毫沒有還手之力。
這也是為什麼貓在交配時會發出凄慘的叫聲,如果有人拿刀子劃你,你也會這樣。畢竟在古代貓生活在野外,交配是一項非常消耗體力的活動,而且每年只有兩個月的發情期,因此雄貓不得不進化出這項秘密武器來確保自己的后代能夠延續。
貓科動物大多是群居動物,公貓在交配完之后不會和雌貓一起照顧幼崽,只有在發情期公貓才會和母貓親近。甚至貓科動物大家族中,雄性都不知道那個孩子是自己的,畢竟為了存活,它們根本不會分清楚,而是統一照顧一大家子。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養貓時發現,自己家的貓咪對照顧別人家貓咪的幼崽也非常盡心盡力。
那麼人類和貓科動物有什麼區別呢?從根本一點來說,人類的進化使得人類不需要擔心繁衍問題,因此人類也就沒有所謂的發情期,或者說全年365天每天都在發情。而且人類的原始社會大多是一夫一妻制,一對夫妻只需要養育自己的孩子。
不僅如此,人類在進化中為了能夠直立行走,還讓女性的臀部變得越來越窄,這樣雖然能夠直立行走,但是卻導致產道變窄,女性生產時的困難和痛苦大大增加。
好在人類的腦容量變大了,懂得學會使用工具增加繁衍的幾率,這才讓人類不斷繁衍至今。
當然人類和貓科動物最大的一點差距就是胎兒的發育程度。貓科動物產子,一般都會讓幼崽在體內完全成熟,然后才會生產。為的也是提高幼崽的成活率。
而人類卻不是,嚴格意義來說,十月懷胎的胎兒都是早產兒,因為剛生下來的孩子并沒有發育成熟。十個月遠不足以支持胎兒吸取營養,但是女性的產道變窄,不得不在十個月時就將嬰兒產下,後來自然選擇之下,十月懷胎也就成為了慣例。
這樣做也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如果嬰兒是早產兒,那麼就需要父親的照顧,為了繁衍雄性自然就會守在孩子身邊。當然無論哪一種方式,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種族能夠繼續繁衍生息,只不過在人類的眼中,貓咪的繁衍和交配方式有些奇怪。或許在你的貓主子眼里,你的行為最是最怪異和難以捉摸的。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