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千古奇冤洗不清!怕老婆的唐高宗李治,其實功業才干不亞于父祖
2024/04/17

中國兩千多年王朝史上的巔峰時代無過漢唐,但兩者的情況其實截然不同。漢初近80年對外之積弱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漢高祖劉邦都入土了還差點讓匈奴人戴了綠帽子(冒頓單于調戲呂后)。可堂堂大漢在當時連這種奇恥大辱都必須忍下,還得獻上金帛女子賄賂匈奴使其不得南侵,遂使「和親」成為屈辱的代名詞(詳見 小議和親——何以漢唐時的尋常事,到了宋明就視若蛇蝎?)。不過自漢武帝劉徹橫空出世,漢軍自此橫掃天下,幾乎無敵,連最后滅國都滅得囂張無比——「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被漢軍按在地上反復摩擦,只能逃竄西遷,就連留在漢地最后的殘渣余孽劉淵于(西)晉末起事時,都與有榮焉的自稱漢室繼承人,立國號為漢:

「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嶇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后主,以懷人望。」(《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唐朝則與漢朝截然相反,人家是開局即巔峰——李淵、李世民、李治以及隔代的李隆基這幾位,無論擱在哪朝哪代都是難得一遇的明君雄主,結果不但都被唐朝趕上了,而且承繼關系上幾乎湊出一副「同花順」

——這得是多麼逆天的運氣啊!所謂的盛唐,其實所指的也就是這幾位大神在位的那段時間。自安史之亂后,李唐國勢一日衰過一日,可是憑借幾位老祖宗打下的家底,還是硬生生的挺過了150多年才亡國,其牛叉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漢唐最牛之處就在于一開局就搞出了一大堆非常厲害的皇帝

如今我們多以漢人或唐人自居,卻沒見什麼人管自己叫晉人或是宋人什麼的,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漢唐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兩漢延綿400多年、24帝,除了漢成帝和漢靈帝外,其余的皇帝品德或有優劣、能力或有強弱,但幾乎沒出過有名的昏暴之君。相比之下唐朝的皇帝就讓人有些無語了,且不提中唐以后那些不爭氣的,即便是初唐的那幾位明星皇帝,也有不少讓人詬病之處。

唐高祖李淵晚節不保;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唐高祖李治是個妻管嚴,差點讓李唐三世而亡;唐玄宗李隆基就更不用說了,那簡直就是個天字號的大敗家子……

而這里邊最倒霉的家伙非李治莫屬——武則天以一介女子之身篡唐立周,在儒家看來簡直是如同世界末日一般。所以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則天大帝的老公李治自然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于是可憐的李小九在史書中被塑造成了反面典型,不得不跟亡國之君周幽王相提并論: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此周幽王之詩也。是時,幽王雖亡,而太子宜臼立,是為平王。而詩人乃言滅之者,以為文、武之業于是蕩盡,東周雖在,不能復興矣。其曰滅者,甚疾之之辭也。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

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新唐書·卷三·本紀第三》)

于是李小九從此被斗倒批臭,以至于人們只要提起這貨,首先想到的就是貓在一個大女人身后的猥瑣的小男人形象。

李治的名聲其實是被宋儒搞壞的,比如歐陽修和司馬光

其實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并不是這個樣子,相反他的功業即便說不上趕父超祖,也差之不遠。即便是在怕老婆這件事情上,他也是情有可原,而且根本沒有傳說中(尤其是某些影視劇)瞎扯得那麼夸張。

一場關于奪嫡的意外——老大和老二死掐,老三居然上位了。

如今有個梗,說是老大和老二掐架,最終掛掉的往往是老三和老四……這種事情確實不鮮見,卻也并非至理。畢竟這個世界很奇妙,什麼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會發生。

隴西老李家生兒子的基因很強大,唐高祖李淵一口氣生了22個,唐太宗李世民生女兒比他老子厲害,生兒子就差了點,不過也有14個,其中李治排行第九。

不過在承繼大統的順序上李小九排位就高得多了——他可是長孫皇后所生的第三子,僅位列李承乾和李泰之后,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似乎叫他李小三更為合適。

在繼承皇位這個問題上,李世民生再多都沒用,只有長孫皇后所出的才有資格

不過哪怕李大帝生了100個兒子,能承繼大統的也只有一個,而且按照禮法此人定是皇長子李承乾無疑——事實上也是如此,武德九年李大帝剛當上皇帝就冊立皇長子李承乾為太子,而此時可憐的李小三還沒從娘胎里蹦出來呢。

所以李治這個嫡三子、皇九子哪怕再高貴,只要李承乾和李泰這兩座大山矗立在前,理論上承繼大統的可能性與皇十四子曹王李明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自從長孫皇后病逝之后,太子李承乾就開始作死。他不但偷納男寵、私引突厥群豎入宮,還對屢屢勸諫于他的老師懷恨在心,甚至派人行刺。

李承乾的倒行逆施,讓本就僅距太子之位一步之遙、而且備受李大帝寵愛的李泰產生了奪嫡的心思,于是兄弟二人開始了明爭暗斗。二人相爭的結果是李承乾愚蠢的打算起兵逼供,結果事敗被廢黜了太子之位。

李承乾完蛋了,李泰本可上位太子。結果這位李小四更蠢,居然在大功即將告成之際畫蛇添足的向自己的老爹許以「殺子傳弟」的承諾,結果這個小花招被諫議大夫褚遂良一眼識破:

「太子承乾既獲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許立為太子……上謂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懷云: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人誰不愛其子,朕見其如此,甚憐之。’諫議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

愿審思,勿誤也!安有陛下萬歲后,魏王據天下,肯殺其愛子,傳位晉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為太子,復寵魏王,禮秩過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禍。前事不遠,足以為鑒。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晉王, 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爾!’因起入宮。」(《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唐紀第十三》)

英明神武如李大帝,腦子肯定比褚遂良好使,只不過身在局中關心則亂而已。所以老褚這一瓢涼水潑過來,他立刻就清醒了。

可以說李治能上位褚遂良功不可沒,不過後來李治收拾起這位大恩人的時候壓根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李大帝教育子女極其失敗,堪稱一塌糊涂,但是對他們的溺愛卻始終不改。廢太子李承乾罪同謀逆,他都舍不得殺,寧可不要面子的向大臣們求情。

如今清醒了,他便非常清楚了這樣一個現實:要是讓心狠手辣的四兒子當上了皇帝,他剩下的兒子還有好日子過?

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承乾敗,太宗面加譴讓。承乾曰:‘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太宗因謂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舊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二十六》)

于是傻兮兮的蹲在一邊,興高采烈的看兩個哥哥死掐的吃瓜群眾李小三,就莫名其妙的被推上了太子之位,繼而在李大帝掛掉之后順利的當上了皇帝。

貞觀遺風下的明爭暗斗——蔫了吧唧的李治要是發了狠,可比他老子心黑手辣。

許多人瞧不起李治,是因為他老子李大帝實在是太狠了,千古一帝啊!古往今來多少皇帝,別說千古一帝了,號稱明君、雄主而且爭議不大的都寥寥無幾。所以接手這麼一位英明神武的老子的遺產,李治理論上啥也不干,甚至胡作非為的不太過分都可以躺贏。

貞觀之治起碼在對外影響力上,幾乎達到了中國王朝史上的巔峰

事實上并非如此。

表面上看,李治即位之后以他的舅父長孫無忌出任太尉兼檢校中書令、李勣為尚書左仆射,并以此二人為輔政大臣,貞觀舊臣如褚遂良、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許敬宗等都在李治手下執掌樞要——永徽朝跟貞觀朝相比,除了皇帝換了人,其他的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即便是在治政上,上到李治下到朝臣都還依照李大帝當年制定的法令執行,頗有蕭規曹隨之相。

可表面的平靜之下,孕育著翻天覆地的風暴。

永徽四年,李治的幾個妹妹(還有姑姑)領著一群駙馬打算謀反,密謀擁立荊王李元景為帝(房遺愛的弟弟娶了李元景的女兒)。最終事情敗露,駙馬們被砍死,公主們被賜自盡,長孫無忌等人趁機清除政敵,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以及執失思力、宇文節等人都被牽連而或死或貶。

李治的親姐妹要造他的反,李治的親舅舅肆無忌憚的假公濟私,為什麼會發生這樣詭異的事情?還不因為李小三是個慫包、軟蛋?

可這事也不能怨李治啊!要不是因為李小三又慫又軟,恐怕早就被他那兩個如狼似虎的哥哥先下手為強弄死了,他老子李大帝也不會本著保全兒女的慈父之心讓他跳級當上太子。可能李大帝以為大唐江山經他之手已成鋼澆鐵鑄一般,太子只需守成即可。而軟弱對于守成之君而言,實在算不得什麼大毛病。

可要是李大帝還在,誰敢造反?誰敢假公濟私?

其實不光是李大帝,包括李家的親戚和滿朝文武,都被李小三的影帝級演技蒙蔽了雙眼。

李大帝戎馬半生,殺人無算,可是對于身邊人(想跟他奪嫡的兄弟不算)卻心慈手軟,連殺個侯君集都殺得磨磨唧唧。可是當皇帝換成了在眾人眼中的老實孩子李小三的時候,妹妹、妹夫說殺就殺了,親兄弟也是一刀一個,宰掉幾個重臣良將更是不在話下,更夸張的是連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也被李小三斗倒批臭,最終慘死。

長孫無忌確實有私心,但對李家忠心耿耿,所以死得有點冤

長孫無忌那是什麼人?人家是貞觀年間的皇帝之下第一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關隴勛貴的領袖,更是李大帝托孤輔政的百官之首。在永徽朝,皇帝說話可能有人敢陽奉陰違,但要是有人敢把趙國公的話當作人體排泄出的某種氣體的話,大機率的從此徹底完蛋。

可是就在永徽六年,李治與長孫無忌因在廢后一事上的尖銳矛盾,關系近乎決裂。4年后,中書令許敬宗密告長孫無忌謀反,李小三甚至不容他舅舅抗辯,便下詔削去其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隨后又使人逼迫長孫無忌自盡。

要知道長孫無忌可是在李治爭儲過程中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他即位之后,長孫無忌盡管也不無私心,但本質上仍是在忠心耿耿的輔佐他的大外甥。可長孫無忌畢竟是權傾朝野的關隴勛貴的領袖和代言人,當李治發現關隴勛貴成為他掌控大權道路上的絆腳石時,馬上毫不猶豫的將他親愛的舅舅像個垃圾一般的一腳踢開。

至此從北魏起就顯赫無比的關隴勛貴集團,開始走向了末路。

李小三就是這麼狠!

如今人們對李治的印象,應該是那個被一代女皇踩在腳下的小男人吧

而且李治非得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初衷,也并非傳說中他對這位小媽愛得有多深(或是有多怕),他所針對的目標仍是手中權力的大敵——世家門閥:

「遂良對曰:‘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后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上不悅而罷。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萬代之后,謂陛下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上大怒,命引出。」(《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唐紀第十五》)

李小三他爹、光耀千古的李大帝跟世家門閥斗了一輩子卻成果寥寥。而以慫包軟蛋和怕老婆著稱的李治卻敢于直面尖銳的矛盾,寧可冒「違先帝之命」的風險也對手中的權力寸步不讓,更不肯任由臣子擺布,甚至不惜對自己的親舅舅下死手——一個軟弱的皇帝可能有這樣的膽量、狠辣的手段?

李治若是這樣的慫包軟蛋,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文治武功了。

李小三的文治之功——與貞觀之治相比毫不遜色的永徽之治。

如果要形容唐太宗李世民的性格,「嘚瑟」一詞肯定不全面,但絕對是一個鮮明的特征。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對李大帝的事跡如數家珍,哪怕是些比偷雞摸狗更加惡劣的見不得光的破事,后世也基本能夠一清二楚。

李大帝是個爽快人,好事壞事他都干,而且大都肯承認

李治的性格跟他老子相比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打著「仁孝」

的幌子悶聲發大財——我有個那麼牛的爹,你們記住他就行了,至于我李小三干了些啥,用不著你們管!

所以后世對唐高宗李治的評價,也大都掉進了他挖的深坑,什麼好事都往他爹身上貼金:

「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唐紀第十五》)

事實上李治治國確實繼承了他老子的豐厚遺產,不過對于他看不上眼或是認為不對的地方,李小三卻是立馬忘了「仁孝」是什麼玩意,不但說改就改,甚至一腳踹翻也毫不客氣,完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比如李大帝留給他的貞觀舊臣,如長孫無忌、李勣、褚遂良等人,為了保證軍國大事的事順利過渡,他重用了一段時間。等到用不順手或是看不順眼以后,他就該撤的撤、該砍的砍,連親舅舅都弄死了,還有誰敢不服的?

然后他又親手提拔了如辛茂將、盧承慶、薛元超、韋思謙、張文瓘、魏元忠等不得志的老人或是意氣風發的新人,建立了能讓他絕對掌控大局的朝堂班底。

李大帝最著名的善政就是虛心納諫,于是李小三也虛心。

不過老爹實在太懶,才三日一朝,當兒子的看不過眼就改成了一日一朝。天天上朝導致審美疲勞,大臣們沒啥可諫的,李小三還不高興:

「上謂五品以上曰:‘頃在先帝左右,見五品以上論事,或仗下面陳,或退上封事,終日不絕;豈今日獨無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唐紀第十五》)

李小三有點像是沒事找事,可他確實是看著滿朝大臣不順眼。為啥呢,因為這幫大臣們基本都是出身世家啊!

世家門閥自漢末崛起,一直到晚唐亂世被殺干屠凈,幾乎影響了中國800多年

世家這玩意自興起之后就成了皇帝們的死對頭。從漢末到唐初,王朝不知興滅了多少,皇帝更是換了快兩百個,可世家差不多還是那些世家——這就很可怕了,他們不僅掌握著大量人口土地,還控制著幾乎全部的輿論和教育資源,于是順理成章的壟斷了官場。

皇帝要是得不到世家的認可,屁股下的那張龍椅都坐不穩當,有人可能不拿皇帝當回事,可是誰敢招惹世家?保你見不著第二天清早的太陽!

這讓身為權力動物的皇帝怎麼活?隋朝的楊氏父子就跟世家門閥斗了個死去活來,結果可以說間接在世家手上身死國滅。唐朝開國以后繼續戰斗,可惜也沒啥成果,不過蔫壞的李小三卻有自己的主意,他的目光盯上了科舉。

科舉不是個新鮮玩意,打算拿科舉收拾世家的李小三也不是第一人。比如他那個嘚瑟的老子李大帝,看見幾個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小官就敢把牛皮吹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李治的做法就跟他老子截然不同,他一不聲張二不嘚瑟,只是默默的增加科舉考試的頻率,同時悄悄的加大對于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庶族地主家庭出身的官員的扶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科舉成為宰相的家伙是誰?上官儀啊!武周朝權傾一時的才女上官婉兒他爹,就是被李小三一手捧上來的。

說李治打下了科舉制的根基可能有點過,但過得不多

不止上官儀,高宗朝與他命運軌跡相似的宰相還有好幾位,雖然在朝堂里邊滿坑滿谷的世家官員相比并不顯眼,卻給了那些出身寒門的讀書人指明了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光明大道。更重要的是,李小三的手段一點都不激烈,更不顯眼,幾乎沒引起任何的反對和敵視。

雖然這樣的手段見效極慢,李治終其一生都沒看到效果。可是功不在當代,利卻在千秋——到了安史之亂前,唐朝的宰相已經有一半是通過科舉考試拼殺出來的,到了晚唐更是幾乎將世家出身的官員擠出了朝廷重臣之列。

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應有的手腕。

此外,他還下詔制定了《永徽律》——這不僅是唐朝最重要的法典,更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法典,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在經濟上,李治延續了父祖輕徭寡賦的傳統,同時他還采取了近乎與現代巨觀經濟政策類似的先進手段治國——那就是通過操控物價來影響市場。

在農業經濟時代對于國家影響最大的硬通貨就是糧食。

永輝六年,李治下令成立常平署,并在全國各州設置分支機構,通過周期性的收售以糧食為主的物資來調劑物價——在糧食等物資供應充分時以高于當市價的價格收購物資,在發生災禍或是物資短缺時再以低于市價的價格賣出。這種措施表面上使得政府損失了一定的利益,卻使得物價浮動保持在一定限度內,從而保證了國計民生的穩定。在李治執政末期,國內天災人禍不斷,卻能保證物資供應較為平穩,沒有發生的比較大的饑荒和民亂,不得不說李治在其中功莫大焉。

說李治懂巨觀經濟學太扯了,但能摸到其中幾分門道,也堪稱是天才了

在史書上最為光芒耀眼、也最為受人青睞的君主,無不是那種大刀闊斧的破舊立新,甚至不惜鬧出諸多風雨并伴著無數人頭落地的所謂雄主,比如秦皇漢武,比如唐宗明祖。

可是這種激烈的手段,其破壞性與建設性難說孰高孰低,但毫無疑問的可以成就當事者的一世英名。相反,像李治這樣在遵循舊制的基礎上,循序漸進而且潤物細無聲般的的更除舊弊、推行新政的,非但對社會民生的破壞性極小,而且往往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若無李治,後來的武周之治和開元盛世恐怕會變成另一副樣子、甚至面目全非也不無可能。

只是這種做法唯一的壞處就在于當事人幾乎在功業和名聲上撈不到什麼好處,全被李治的繼承人和后世子孫摘了桃子。于是可憐的李小三在大多數人們的印象中,還是那個重癥「妻管嚴」患者和慫包軟蛋。

一個慫包的赫赫戰功,居然可以趕父超祖?

唐朝21帝,若論武功毫無疑問的無人可列唐太宗李大帝之右,連開國之祖李淵都不行,更別提李治了——當兒子的敢跟老子爭鋒?歷朝歷代大都是以孝治天下,他李小三還敢大逆不道?

可是如果拋開倫理道德的束縛,我們就會赫然發現,以慫著稱的李治哪怕不能跟他老子同列,也僅僅是稍稍落后一小步而已,甚至這一小步都落得有點委屈……

那麼就讓我們看看李小三這個著名慫包都干了啥——其實他也沒干啥,不過就是鏟除了東突厥的余孽、徹底平定了漠北,然后又順手滅掉了西突厥,最后再干翻了高句麗和百濟而已。

1、平定漠北。

早在貞觀四年,英明神武的李大帝就活捉了頡利可汗,為患中原百余年的東突厥就此滅國。不過塞外漠北之地氣候惡劣、荒無人煙,李大帝也無法治理,只能任由突厥人的殘渣余孽在那里自生自滅。

此后,東突厥殘部擁立阿史那斛勃為車鼻可汗,在與薛延陀人連年征戰的同時,對于唐朝表現得十分恭順,所以后者也一直懶得搭理他。可是後來薛延陀衰亡,車鼻可汗部便逐漸強大起來。

到了貞觀末年,車鼻可汗囂張到了拒絕入朝獻貢并殺死唐朝使臣的程度,李大帝覺得不能忍便派兵征討。結果是唐軍一至突厥人便或是一哄而散或是立即投降,于是李大帝將部分東突厥故地納入云中和定襄兩大都督府。

一代名將高侃名不見經傳,是因為那時大唐的名將跟韭菜似的,一波接一波的往出冒

等到李治即位,覺得他老子這事辦得不過利索徹底,于是派遣大將高侃再征漠北。這一戰沒什麼好說的——跟唐軍相比這些東突厥人就是些土匪流寇,于是車鼻可汗被擒,所部全部投降。

但是此戰最大的意義在于唐朝徹底平定了漠北,李治在此地分置單于、瀚海兩大都護府,使得唐朝的疆域拓地何止千里。更重要的是從此直到唐亡,漠北不再成為中原的心腹大患。

2、用兵西域,滅亡西突厥。

自貞觀十四年唐建安西都護府之后,實力本就弱于東突厥而且內部四分五裂的西突厥實際上處于臣服于唐朝的狀態。李治即位之后,原本隸屬于安西都護府、任職瑤池都督的阿史那賀魯以為時機已到,于是自稱沙缽羅可汗,與乙毗咄陸可汗聯手叛亂。此后叛軍攻打安西都護府轄下的庭州,殺掠數千人,并迫使諸多西域小國和部落歸附,這下可把老實人李治給惹火了。

永徽三年,李治遣左武衛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率騎兵5萬平叛,在牢山之戰中大破西突厥,斬首5千、俘渠帥60余人。

永徽六年,李治再遣右屯衛大將軍程知節討伐沙缽羅,與西突厥酣戰連連,斬首數萬。次年底,程知節在鷹娑川(今新疆伊寧境內)與西突厥主力相遇,其前軍總管蘇定方以500騎大破西突厥2萬人,取得大勝。

要論起玩騎兵,我以為除了冠軍侯無人堪比蘇定方

可是唐軍雖然屢屢取勝,但是西突厥人來去如風,尤擅逃命,所以一直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于是在顯慶二年,李治再遣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率唐及回紇混編騎兵萬余人討伐沙缽羅。

這次李治采取了剿撫并用的手段,不斷分化瓦解沙缽羅的勢力,迫使其決戰。

于是在當年底,沙缽羅率軍10萬于曳咥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與蘇定方決戰。

面對十倍之兵,蘇定方以步兵固守、騎兵側翼突厥的戰術大敗沙缽羅,一戰斬首數萬。

此后蘇定方一路追擊沙缽羅至金牙山(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再斬數萬人,沙缽羅就此完蛋,不久后被石國人擒獲獻給唐軍,西突厥亡國。

此后李治在西突厥故地分置昆陵、濛池兩大都護府,分統其十姓各部——從此西突厥全境納入唐土。

3、滅高句麗、百濟。

高句麗不過一蕞爾小國,地僻民稀不說還窮得叮當亂響,不過一提起這個破地方,從隋到唐那可滿眼都是淚啊。

窮不可怕,怕得是又窮又橫,所以自秦皇之后二統華夏的大隋朝,表面上看是亡于民變四起,實則亡于三征。唐朝立國之后,一生幾乎所向無敵的李大帝沒耐住寂寞也去高句麗玩了一票,雖然奪回了大半個遼東但也未盡全功,對于自傲到自大程度的李大帝來說也不亞于一場失敗。

要不是楊廣作死的三征,隋朝不會亡,李淵父子也只能老老實實跟著姓楊的混日子了

不過他很快明白過味兒來——對付這種沒什麼油水、又蹦跶得挺歡實的窮光蛋,大軍征伐實在得不償失。于是一肚子壞水的李大帝想出來個新主意,其實跟千多年后的某大佬遛某猴的策略差不多——小規模的騷擾、蠶食,削其人口、掠起財富、誤其農時,把其拖垮拖瘦,最后拖死:

「高麗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前大駕親征,國人不得耕種,所克之城,悉收其谷,繼以旱災,民太半乏食。今若數遣偏師,更迭擾其疆場,使彼疲于奔命,釋耒入堡,數年之間,千里蕭條,則人心自離,鴨綠之北,可不戰而取矣。」(《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八·唐紀第十四》)

事實證明,這個壞了心腸的主意成本極低、效果極高,高句麗人很快被禍禍得快要當褲子。不過李大帝還沒享受到勝利果實就掛了,只好由他兒子李小三摘了桃子。

其實在永徽三年高句麗人就受不了了,拉著小老弟百濟一起跑到長安想要稱臣納貢。高句麗人的意思很簡單——要麼你一刀砍死我得了,要麼我徹底投降當你的狗腿子也行,能不能別再千刀萬剮的折磨我了?

李小三心狠手黑而且惡趣味濃重,自然懶得搭理高句麗人。

到了顯慶五年,眼看著高句麗人已經有進氣沒出氣了,李治才慢慢騰騰的先后分遣李勣、契苾何力、蘇定方、劉仁軌、程名振等人攻打高句麗。而且他還告訴手下的大將們不要著急,今天打一錘子、后天砸一棒子,活活又折磨了高句麗人7年,才舍得讓他們咽下最后一口氣……

唐滅高句麗一戰看似熱鬧還挺漫長,其實就是個貓戲老鼠的游戲

當年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麗,最多時出兵百萬有余、征發民夫近300萬;唐太宗李大帝跑去玩票,也帶了10萬人馬;現如今李小三打算整一場滅國之戰,派去了多少人馬呢?最多的時候好像才4萬4。至于一輪到收拾高句麗人就必然拉上皇帝御駕親征這一傳統,李小三才懶得搭理這點破事。

這一仗打得花里胡哨,不但要弄死高句麗,還得救援新羅,捎帶手的又要干翻高句麗的小弟百濟。而且海那頭的本子還跑來湊個熱鬧,害得唐將劉仁軌抽空搞出來個白江口之戰,送本子下海喂魚……

在滅掉高句麗之后,李小三為絕后患,又下死手把大量的高句麗人遷到數千里之外的江、淮之地,同時在其故地設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統歸安東都護府所轄。

在李小三慘絕人寰的黑手之下,從此世無高句麗。

不管怎麼說,李小三在位時搶的底盤最多——無論是父祖還是子孫都不及他

李小三把他家東西北三邊的鄰居收拾了一圈,才赫然發現他家的地盤已經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面積超過了1230萬平方公里——這不僅在唐時最大,在中國史上也僅列元清之后。

最后簡單說說李治的「妻管嚴」——其實是在深思熟慮下的政治考量。

李治的文治武功可能不為人所知,因為他身上最著名的標簽是「怕老婆」——李大帝那麼厲害也不過是千年一遇,李小三的大老婆可是五千年才一見的怪物,所以要是把長孫皇后換成則天大帝,李小三的老子弄不好也得淪為李小二吧?

這當然是個玩笑。而且李治所謂的怕老婆,更多的是後來儒家害怕再搞出來一個則天大帝,所以拼命的往李小三的身上抹黑,把他當成反面教材以為后世警醒。

本身名聲不咋地的歐陽修大罵李治管不住老婆,隨后司馬光跟進,這事就沒法改了

其實李治的性格里面可能確實有軟弱的一面,但這不構成他對武則天妥協忍讓的主因,更不是怕。他這樣做是基于當時的現實不得不做出的政治妥協。

李治對武則天確實應該存在、或者說曾經存在過很深的感情的,否則他也不會冒著巨大的倫理風險非得跟年長他4歲的「小媽」

亂搞——不過感情深也不至于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非得把她推到皇后的位置。前面已經說過,鬧得沸沸揚揚的廢后風波不是李治對武則天愛得有多深,而是為了掃除他掌權路上的絆腳石,比如貞觀舊臣,比如世家門閥——當時的武則天的身份更多的是他的政治盟友(甚至說成政治工具都行),而非愛侶。

此后武則天開始干涉政事以及李治試圖再次廢后、廢后不成后徹底向武氏妥協,其實也不止是他性格軟弱,更多的是出于他的政治考量。

李治即位十年后身體狀況便急轉直下,經常因頭暈目眩而無法理政,而且很快發展到眼睛都快瞎了的地步。而此時太子李弘、嫡次子李賢尚且年幼,根本無法替他分憂,在這種情況下他既然無法「乾綱獨斷」,又不能分權給野心勃勃的大臣,全天下他所能信任的人也只能是武則天。

可是隨著武氏逐漸掌權、野心漸盛,歷史上后宮干政給皇權和江山造成的巨大傷害使得李治不能不憂心忡忡,于是他想到了廢后。可是在李治實施這一計劃的過程中,武氏當面申訴辯解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更大程度上也讓李治察覺到武氏在朝堂上的勢力,已經強大到讓他這個健康狀況極其糟糕的皇帝無法抑制的地步。

在唐朝之前后宮干政最過者無非呂后之流,李治「以史為鑒」可能覺得他還承受得住……

他還能怎麼辦呢?只能妥協放棄廢后。不僅妥協,他還要給武則天更高的地位和權力,讓她跟自己并稱「二圣」。

可能李治當時想的是,盡管后宮干政危害巨大,但總不至于讓李唐皇室亡國滅種——畢竟史上盡管有宣后、呂后、鄧后、褚后這樣的惡例,但其害畢竟不能長久,總會人亡政息,權力仍然會回歸原本的皇帝。

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他若跟武氏死磕到底的話,非但他的命可能保不住,甚至可能危及太子和江山的安全。可是若他妥協,哪怕給了武氏再大的權力,一個女流之輩縱能為禍一時,卻終不能長久——難道女人還能當皇帝不成?

真是個天大的笑話呀!古往今來哪里有過這樣的荒唐事?

然而不幸的是,這種曠古未有的奇葩事,偏偏讓倒霉的李小三趕上了。

所以他只能不幸的被扣上「怕老婆」的大帽子,被人恥笑千年——與此相比,他那不亞于父祖的功業,又算得上什麼呢?

所以就算身背千古奇冤,李治也只能忍著了。

愛犬被巨熊追殺瀕死,老奶奶氣得上去就是一拳:不準欺負它!
2023/07/25
狗子大夏天也堅持跑去曬太陽:哼,美女的事,你少管!
2023/07/25
小貓剛跳上汽車后視鏡就被拍了下來,看得出貓貓本貓很懵…
2023/07/25
妹子養了一只雙拼狗,還是奧利奧口味的…好想咬一口!
2023/07/25
21只狗狗「理發翻車照」,沒有誰能笑著走出理發店...狗子也不例外!
2023/07/24
小姐姐給狗子洗完澡后,發現自己「男人味大爆發」,曬照笑翻網友!
2023/07/24
給狗子抓了個鴨娃娃,結果這家伙開心得叼一整路各種炫耀...
2023/07/24
貓咪喜歡「蹭人」,并不是喜歡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2023/07/24
貓咪為什麼喜歡在早上叫醒你,這些原因,真相了!
2023/07/24
貓咪常常抱著你的「大腿」?原來它在傳達這6種訊息!
2023/07/23
網友在院子里發現流浪貓一家,小奶貓的蛻變太讓人驚喜了!
2023/07/23
養貓有7大「禁忌」,主人不要隨意觸碰,會傷害到貓咪!
2023/07/23
常摸貓咪這6個部位,它會越來越喜歡你的!
2023/07/23
主人回家看到家里成這樣,剛想揍狗,看到金毛的表情卻哭笑不得
2023/07/23
動物園豹紋「貓」遭投訴說拿真貓忽悠游客,工作人員哭笑道:它真不是貓.....
2023/07/23
主人抓包在廚房和餐桌「偷吃」的薩摩,網友笑噴:還以為它在做飯
2023/07/23
小比熊緊緊抱著麻麻的胳膊不放,萌哭了,明明是個娃娃啊!
2023/07/23
被親戚追問「你家矮腳黃牛哪買的」…主人一看笑瘋:那不是我家大金毛嗎!
2023/07/23
為什麼貓咪總是望著窗外?其實它內心想著這6件事
2023/07/22
貓咪一生的6個階段,貓生短暫,養了請珍惜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