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書中有記載,在康熙年邁時,他廢了太子之位,引發了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最終由雍正勝出最終上位。
世人只知九子奪嫡,卻不知道康熙有這樣一個兒子,手上握有滿清的重兵,卻從不參與皇位之爭,與世無爭專心做事,一生經歷了三位皇帝。
在他七十歲的時候,依舊被乾隆帝所尊敬,一生安穩,實在是康熙最長壽的一個兒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康熙這個最「佛系」的兒子,十二皇子胤裪。
十二皇子的生母是定嬪,作為萬琉哈氏的秀女,胤裪出生后沒辦法留在母親身邊養育,一般都由皇后或是太后作為孩子的撫養人。
不過康熙卻將胤裪交給了自己的奶娘嬤嬤蘇氏,這位蘇氏就是曾經照看康熙的侍女,與康熙情同母子。
蘇氏正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母奶奶,曹家也就是憑借著蘇氏作為康熙的養母,而得到了康熙的重用,成為富可敵國的首富。
由此看來,胤裪是十分受到康熙重視的,才能把這個兒子交給自己最信任的奶娘。
蘇氏從小便教導胤裪禮儀和規矩,康熙也認為蘇氏對于胤裪的教導很好,因此經常會來看這個小兒子。
因為得到皇帝的寵愛,因此下人們之間開始流傳,說康熙帝以后一定會把皇位傳給胤裪。
就連胤裪也聽說過這樣的風言風語,他還不懂得皇權爭奪的可怕,就天真的問蘇嬤嬤,:「嬤嬤,父皇會把皇位傳給我嗎?」
而蘇嬤嬤聽到胤裪這麼說,立馬嚴肅的對他說:「孩子,你的母親并不是高貴出身的妃子,無法給你支持。
既然皇帝喜歡你,你就更應該去做自己喜歡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為了一些子虛烏有的傳言而與其他皇子爭奪。」
胤裪明白了嬤嬤的暗示,從此以后再也不提關于皇位的事情,認真的學習,哪怕是一些吃穿用度,也從不與其他皇子爭,只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因為胤裪從不惹事,又從不爭搶,如此「佛系」,在康熙的十多個孩子當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康熙也十分喜歡他這個性子。
于是在胤裪二十五歲可以成家立業的時候,康熙直接就冊封他為固山貝子,享受爵位。也就是在胤裪被冊封后不久,太子就被康熙廢黜,朝堂間開始了九子奪嫡的血雨腥風。
當時雍正是四皇子,他和八皇子是最炙手可熱的奪嫡人選,都想要拉攏胤裪加入他們的陣營,但胤裪都保持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
就連康熙也知道自己的幾個兒子在明爭暗斗,偏偏這個老十二,居然不為所動,毫無動靜,康熙也十分吃驚。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胤裪是的的確確沒有任何爭奪的野心,只是安分守己做好差事,這讓康熙十分滿意。
因此,在整個朝堂為了繼承人的事情斗的昏天地暗的時候,康熙將兵權交給了這個與世無爭的兒子。
而其他的皇子也看清了這個兄弟的確是沒打算爭奪皇位,并且處于中立,在繼承人尚未定奪的時候,將兵權交給他,朝野上下沒有一個人反對。
手握重兵的胤裪平衡了九子奪嫡的權力制約,但胤裪從未有過借著手中兵權起兵造反,爭奪皇位的心思,成為了九子奪嫡當中唯一一個有兵權而未參與爭奪的皇子。
在激烈的角逐之后,四皇子雍正坐上了皇帝的龍椅,而其他的幾位皇子也都遭受了雍正不同程度的打壓。
哪怕是一直以來都十分淡然「佛系」的胤裪,雍正也開始疑心了,畢竟胤裪自前朝康熙帝以來,就手握重兵。
有人對雍正進讒言,「固山貝子乃是先帝最疼愛的兒子,如今又手握幾十萬兵權,不得不防啊。
」于是雍正下令,廢除了胤裪的固山貝子爵位,降為一個貝勒,胤裪手上的兵權也被雍正交給了自己的心腹。
胤裪心里明白,這是兄長在疑心自己,也沒有為自己辯解,降為貝勒就降吧,我繼續做我貝勒爺該做的事情。
就這樣,胤裪毫無怨言的認真上朝下朝,處理自己手中的公事。可這樣雍正還是認為,胤裪如此坦然,說不定是私下憋著大事呢!更加不放心了。
但雍正又一直探查不到胤裪的錯處,也沒有證據證明胤裪有反的跡象,雍正也猶猶豫豫,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
沒過多久,雍正又找了一個胤裪的小失誤,直接將胤裪爵位革除,給了一個徒有虛名的鎮國公,手上也不讓他干正事了,就丟了個閑職。
這個時候雍正才放下心來,胤裪就算是真的有反自己的心思,也沒有權力和實力了,雍正終于高枕無憂。
胤裪面對這樣的打壓,倒也十分坦然,閑職就閑職吧,那我賦閑在家,聽聽曲兒,逗逗蟈蟈兒。
就這樣過了兩三年,雍正已經徹底坐穩了皇位,他也發現胤裪原來是真的無心爭斗,是自己疑心對方,還接連廢除對方的爵位,這讓雍正覺得實在是羞愧。
于是他下旨,重新恢復了胤裪的爵位,還將禮部的一些工作都交給了胤裪,掌管了朝中很多事情。
不僅如此,雍正還冊封了胤裪的生母萬琉哈氏,尊為皇考定妃,并且以皇貴妃的身份享受著后宮的禮遇。
而重新被啟用的胤裪,展現出了他的才干,雍正交給他的所有事情他都盡心盡力的做到最好,朝廷上下無人不對其充滿敬意。
或許正是胤裪比較「佛系」吧, 淡然處之,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讓他心胸豁達,身體也十分健康。
胤裪活到了雍正去世之后,乾隆帝繼位,成為了歷經三朝的皇子。
雍正死后,乾隆繼位,胤裪則是乾隆帝的皇叔。不過乾隆從小便認識自己的這位皇叔,是一個平易近人,十分和藹的老人。
多年來兢兢業業的為朝廷做事,乾隆也是看在眼里的,他打心底里認為皇叔是個沒有野心的忠臣。
因此,在雍正去世時,乾隆坐上皇位便要舉辦父親的葬禮,他對于此項國喪一無所知,全權交給了皇叔胤裪。
而胤裪臨危受命,居然不辱使命,將國喪事宜舉辦的井井有條,事無巨細。乾隆從此以后就十分依仗這位皇叔胤裪。
畢竟乾隆繼位時是很年輕的,他遇到很多大事無法定奪的時候,都會主動找胤裪商量,征詢他的意見。
而胤裪也從不擺長輩的架子,皇帝問什麼便答什麼,盡心盡力的為皇帝排憂解難。
乾隆問胤裪:「皇叔其實胸懷大志,才干杰出,卻一直以來都克己奉公,不爭不搶,這是為什麼?」
胤裪微微一笑,恭敬的對乾隆說:「陛下,老臣能夠生在皇家,是福氣,只希望能夠盡自己所能,為大清做出貢獻,至于回報嘛,我從未想過。」
聽到胤裪這麼說,乾隆發自內心的敬佩這個皇叔,于是將宗人府的事宜大權,交給了胤裪。
要知道,清朝時期的宗人府,是直接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皇家的所有在冊成員,都受宗人府的管轄限制,可以說是有尚方寶劍的官職了。
胤裪得到乾隆如此重用,已經可以看出乾隆對于胤裪的信任了。
不久之后,因為胤裪的才干出眾,甚至把祭天、享太廟、祭社稷、祭先農這些本來需要皇帝親臨的祭祀,全部都交給了胤裪,由胤裪代自己舉辦儀式。
這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事情,胤裪得此殊榮完全是因為他不爭皇位,淡然無私的態度。
換做其他的皇子宗親,有此殊榮說不定就舉兵造反,搶坐皇位了,可胤裪卻認真的接手了乾隆交代的重任,將每一件事都做的很漂亮。
後來,胤裪的兒子都先后夭折,膝下無子的胤裪悲痛不已,乾隆親自到王府看望胤裪,還下令將自己的兒子永珹,過繼到胤裪的名下,作為胤裪的繼孫。
由此可見乾隆對胤裪的重視和真情。直到胤裪已經年過花甲,主動向乾隆請辭:「陛下,老臣年老體衰,希望能告老辭官。
」可乾隆卻舍不得放胤裪走,允許胤裪可以乘坐轎子上朝,并且天寒地凍時可以不來上朝,有事聽召即可。胤裪便沒能辭官賦閑,繼續為朝廷效力。
胤裪的生母皇考定妃,年紀大了,也被允許胤裪將她接到自己的王府中贍養,這是所有后妃都不曾有過的待遇。
皇考定妃一直活到九十七歲時才去世,去世時也享太廟的待遇,乾隆還親自到王府送定妃,看望胤裪。
胤裪七十七歲去世,得乾隆帝親自賜予謚號「懿」,溫柔賢善曰懿,說明在乾隆帝的心目中,這個皇叔性純淑,溫柔賢善,這也的確符合胤裪不爭不搶,安穩無虞的一生。
胤裪的確是康熙所有兒子當中最長壽的一位,也是唯一善終的一位皇子,他的一生都十分「佛系」,淡然平和,也為康乾盛世立下過無數功勞,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