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我們熟知的武當派開山祖師。他功成名就,聲名赫赫,卻終生不娶無子嗣。
你是否想過,身為一代宗師,他難道不應該續寫香火,傳承武當嗎?張三豐終身不娶的背后,隱藏著一段跨越時光的凄美佳話。
這就是張三豐和郭襄的故事。一個曾經是少林金牌弟子,一個是名震江湖的峨眉女俠。他們的相遇似有命中注定的安排,卻因時空阻隔,只能余音繞梁。
張三豐原名張君寶,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拜少林寺覺遠禪師為師,日日在藏經閣中抄錄經文,頗有修行人的氣質。
那一年,張君寶才十五六歲,尚未出師,但已略通佛理。一日,師父覺遠發現《九陽真經》遭人盜取,急忙帶張君寶離開少林追擊犯人。
二人一路追至華山,正遇暴風驟雨。濃云遮天,視線所及滿是濛濛霧色。張君寶心中默念佛號,忽聞師父慘叫一聲,一個身影從對面襲來!
這竟是盜書賊中的高手尹克西。張君寶急忙護住已重傷的師父。兩人難敵尹克西凌厲的攻勢,身受重創。
就在危急之時,一個少女忽然出現,擋在他們兩人面前。只聽尹克西驚呼「郭女俠」,那少女正是絕代飛燕,女俠郭襄。
郭襄運用輕功引開尹克西,為二人解了危局。張君寶看清救命恩人的面容,不禁一怔——明眸皓齒,俏麗靈秀。
雖然不過一面之緣,但張君寶心中已隱隱生出好感。他暗想,若非今日之劫數,自己也許一輩子無法遇見這樣一個明媚女子。
當郭襄的身影出現在山洞中時,張君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自己和師父已經陷入了絕境,一名叫做尹克西的高手突然出現,向二人發起了進攻。以張君寶和覺遠目前的武功,根本不是那人的對手。
就在生死一線之間,一個少女忽然身手如飛刃般出現在洞中,救下了他們。張君寶連忙護住重傷的師父,抬頭望向那少女。只見她披頭散發,淋漓雨透,卻沒有減損分毫的颯爽英氣。
「郭女俠!」那名叫尹克西的男子驚呼道,似乎認出了她的身份。張君寶心中一動,這個少女竟是天下知名的女俠郭襄!
郭襄渾不理會尹克西的話語,只一心想引開他,解救張君寶等人。她身法敏捷,化解了尹克西所有的攻勢。
「你們快離開這里!」郭襄在飛身戰斗的間隙中對張君寶說道。張君寶趁機抱起已經不省人事的師父,跌跌撞撞地朝洞外走去。
「多謝郭女俠相救!」張君寶在逃離前回頭望了郭襄一眼,郭襄也正好回過頭來,兩人的目光對上了。
那一刻,張君寶心中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郭襄秀美的面容在他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師徒二人受了重傷,在華山修養了一年方才康復。張君寶時時想起那天雨夜中的少女,心生感激。
二人返回少林寺不久,只見一騎快馬飛馳而來,正是郭襄。她正四處尋找楊過的下落,這才又回到少林。
張君寶見郭襄至,內心欣喜不已。郭襄也認出他來,關切問候傷勢,并取出一個小包袱:「這個送給你。」
張君寶忙道:「這我不能要......」郭襄已將包袱塞入他懷中,是一個鋼鐵制的小羅漢!
「你可要好好練功夫,別再受傷了。」郭襄叮囑了一句,轉身離去。張君寶握著鐵羅漢,望著她遠去的背影,久久無法言語。
三年前的雨夜,女俠一番相救之恩,他歷歷在目。今日重逢,她還特意帶禮相贈,細致叮囑。張君寶感到耳根發熱,心跳加速。
他悄悄告訴自己,這一生,只要有郭襄在,自己就足夠快樂了。
然而,他們的故事,注定只能到此為止。
三年前的華山之行,對張君寶來說簡直就是生死攸關的一劫。若非郭襄及時現身相救,自己和師父恐怕早已命喪黃泉。
那一夜的場景仿佛昨日重現。張君寶和師父追蹤盜書賊到華山之上,卻中了埋伏,被一個名叫尹克西的高手圍攻。
二人根本不是那人的對手,只能被動招架。張君寶心中已經絕望,準備舍生取義同那人一戰,沒想到半空中忽然出現一個身影,救下了他們。
那就是人稱飛燕的女俠郭襄。她身法靈動,數招間已經將尹克西逼退。張君寶趁機帶著師父逃離了險境。
之后,張君寶時時念及那天郭襄挺身而出相救的情景。若非郭襄,自己此生恐怕就此斃命華山。張君寶對她倍感虧欠。
三年后,當張君寶再次見到郭襄時,內心激動無比。郭襄不僅認出了他,還細心問候傷勢,并送上自己做的小鐵羅漢作為禮物。
「這個你收下吧,我聽說你練羅漢拳,這個小羅漢正好充當練習的對手。」郭襄將鐵羅漢塞進張君寶懷中。
「多謝......多謝郭女俠!」張君寶有些語無倫次。
「我還有要事在身,就此別過。你保重。」說完,郭襄翻身上馬,消失在山路拐彎處。
張君寶呆立當場,久久無法平靜心緒。三年前她救了自己,三年后她又送自己禮物,連續三年,她都是自己生命中最閃耀的存在。
張君寶握緊那鐵羅漢,內心涌現一個念頭:這一生,只要郭襄在,自己就心滿意足了。
張君寶後來離開少林,在武當山立派。他改名張三豐,正式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
而郭襄也在峨眉山創立峨眉派,并收了楊過為徒,傳他七損拳。兩人之間,一涇渭分,各自人生從此天各一方。
武當弟子皆可成家,但張三豐卻終身不娶。每每弟子問起,他只是搖頭,神色淡然。
其實,張三豐一直隨身帶著那對鐵羅漢,是郭襄贈與他的唯一信物。這份情誼,他已然牢牢記在心上。
當趙敏攻打武當時,張三豐將鐵羅漢交給弟子,要他日后轉交少林高手。因為這對鐵羅漢,是郭襄的饋贈。它應當回到少林,如同郭襄的心,也已屬于楊過。
張三豐收的七大弟子,他們的名字也在隱約勾勒出一幅圖畫——那是少林的景色,他與郭襄相識的地方。
宋遠橋,像少林寺前的羅漢院;俞蓮舟,如碧水長天;俞岱巖,猶如崇山峻嶺......每一個名字,都銘刻著張三豐的記憶。
曾經,郭襄就在這風光中,為他披荊斬棘;現在,這些名字成了他們故事的注腳。
張三豐在武當山開創自己的道院,取名「武當派」。很快,他的名聲傳遍武林,人稱武當派祖師。
按理說,張三豐完全可以挑選門當戶對的女子,延續香火。但讓他人詫異的是,張三豐卻終身不娶,獨自一人住在山頂的道觀之中。
有弟子好奇地問起緣由,張三豐只是淡淡一笑,不予置評。其實,他一直隨身攜帶著郭襄送他的那對小鐵羅漢,時時刻刻放在身邊。
這是他們曾經相識的唯一紀念。雖然只是寥寥兩次三年春秋,但張三豐已經牢牢記取了郭襄的恩情于心間。
所以,當趙敏攻打武當、要將鐵羅漢奪去時,張三豐將它交給弟子,囑咐一定要轉交少林高手。因為這對鐵羅漢應當回歸少林——那里有郭襄的心。
張三豐的七大弟子,每個人的名字都暗藏一層涵義。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這些景致的名字,勾勒出的正是張三豐記憶中的少林風光。
它們成了張三豐和郭襄曾相識的注腳,靜靜流淌在時光長河中。
有人說張三豐對郭襄一往情深,但郭襄終究還是選擇了楊過。
然而,愛一個人,并不需要天長地久。少年時的相視一笑,便可以蕩漾終生。
張三豐和郭襄,不過兩次三年春秋。但他們的羈絆,已在彼此心中生根發芽。
以后的歲月,郭襄念著楊過,張三豐念著郭襄;楊過念著小龍女,小龍女亦念著楊過......世事變遷,唯有柔情不改。
誰說一見鐘情不可久長?片葉寄思,能承載千秋;風雨華年,思念猶在。
有人說張三豐對郭襄一往情深,但郭襄終究還是選擇了楊過。他們之間只是兩次三年春秋,難以談得上深仇大恨。
的確,郭襄和楊過之間有著牽絆前世今生的姻緣。就像小龍女和楊過一樣,他們的感情注定不會改變。
但是,愛一個人又豈定要天長地久?少年時聚少離多的相視一笑,便能在回憶長河中蕩漾一生。
張三豐對郭襄的感情,也許正是這般清淺而持久的印記。他并不強求郭襄的回應,只是靜靜地刻印在心間。
所以張三豐終身不娶,遍訪名山大川,卻總要留下郭襄的名字;他視鐵羅漢如生命,只因那是郭襄的信物。
歲月漸遠,仍改不了,曾經在少林相識的那份癡情。
這世上,愛有千萬種,終生相守只是其一。思念可以長久地兩顆心,時光不能抹消的,就是曾經共有的那一段故事。
有人一生緣分盡,有人只為舊情懷。往事隨風而逝,心境靜如水。張三豐和郭襄的故事,正是那些年,我們都年少,血氣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