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大家常吃的食材之一,營養豐富,價格便宜,老少皆宜,還被稱為性價最高的補品。雞蛋最營養的吃法有2種,一種是蒸雞蛋羹,另一種就是水煮蛋。最近在網上有一個熱議話題,就是水煮雞蛋時,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很多人不知道。
有很大一部分人煮雞蛋時,都是等到水燒開以后,再把雞蛋下鍋。煮十幾分鐘左右,撈出來放水里降溫,然后開始吃。其實這種做法有2個小缺點,1、熱水下鍋,很容易把雞蛋煮破皮,變成蛋花湯;2、煮好的雞蛋,剝開后蛋黃表面有一層「灰綠色」物質(下圖右邊)。
這層「灰綠色」的物質,其實是雞蛋里面的硫化物和鐵元素,在突然高溫受熱時,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硫化亞鐵。這個硫化亞鐵就是灰綠色的,數量多就呈現深灰綠色,它對口感的影響不大,但是會影響一部分消化和吸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把雞蛋用冷水清洗干凈。然后直接冷水下鍋,水開后煮8分鐘左右,然后關火燜5分鐘(也可以直接煮10分鐘)。這樣不僅雞蛋不容易煮破皮,剝開皮后,里面蛋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好看又好吃。
如果不喜歡吃純熟透的,只需要煮6分鐘左右,蛋黃是一半的糖心。
要是煮7分鐘左右,蛋黃是微微凝固,或者略帶一點點糖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喜好,決定煮的時間。但是不論煮幾分鐘,都是冷水下鍋,水開后計算時間的。
說到糖心雞蛋,再說一下很多人喜歡的生吃雞蛋,認為這樣營養最好。其實這里有一個小小的誤區,雞蛋生吃的營養確實比煮熟了要好一點,不過僅僅好一點點,程度非常微弱。但是生吃雞蛋,里面含有的細菌,不但影響消化吸收,還容易導致拉肚子。
可以直接生吃的雞蛋,必須是無菌雞蛋,從母雞和飼料,要求都是很高的,這樣的雞蛋價格也比較貴。
咱們平時買的雞蛋,都達不到可以生吃的標準。加上現在大家都不缺那點營養,所以建議盡量不要生吃雞蛋,煮熟了以后更好。
煮雞蛋時,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煮熟后顏色不一樣(上圖左邊是冷水煮,右邊是熱水煮),很多人不知道。簡單來說,先把雞蛋清洗干凈后,冷水下鍋,煮8分鐘再燜5分鐘就可以,看完漲知識。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