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32歲胡適南下杭州養病,恰逢21歲表妹在杭州工作,他的衣食住行,便全部交給了表妹負責。
胡夫人心里過意不去,專門寫信叮囑丈夫:「妹妹身體不好,天氣太熱了,請一定另請廚子,別讓她太勞累。」
胡適滿口答應,還在日記里寫:「這是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
幾個月后,胡適正要返回北京,表妹攔住他說:「我懷孕了,孩子是你的。」
——
胡適的表妹名叫曹誠英,是中國農學界第一位女教授。
她和胡適沒有血緣關系,只是家里兩個姐姐,都嫁給了胡適的兩個哥哥,算得上家人,胡適便對外稱呼她為「表妹」。
1917年,26歲胡適留學歸國,成了北京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在舊時代,才子佳人最大的痛苦是:不能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
胡適也一樣。
他的父親去世很早,由母親拉扯長大。
13歲那年,母親就為他定下了一門婚事,一個比他大1歲的富家千金。
這位富家千金的名字叫做江冬秀,她是自己選中了胡適,訂婚后,便在家里安心待嫁。
訂婚時,這位姑娘屬于下嫁。
但胡適太優秀了。
隨著年紀的增加,他的學業也越發出眾,後來干脆出國留學。
母親讓他回家結婚,他以學業未完,不能結婚為理由,足足拖了13年。
按照當時的規矩,女子16歲出嫁都算大姑娘了,江冬秀足足等了13年,等到后面,村里人都對她指指點點,覺得「洋女婿」肯定要拋棄她了。
胡適確實有這個想法。
他是個很孝順的人,不愿意讓母親傷心,就不敢如魯迅那般強硬反抗包辦婚姻。
他希望這種拖延的方法奏效,能讓江冬秀自己知難而退,早早嫁人,他也能免去一樁煩心事。
只可惜,江冬秀是個固執的姑娘。
她認準了胡適便沒想過要回頭。
在胡適留學的歲月里,她經常前去胡適母親身邊幫忙,準婆婆生病了,她也鞍前馬后地照顧。
——
1917年,拿到好幾個博士學位的胡適,終于要歸國了。
此時的他,已經成了北京城中的風云人物。
大家都推測,這位留過學的洋先生,肯定要拋棄他的小腳未婚妻了。
但胡適卻親自前往女方家里,商談結婚事宜,還親自送去了訂婚之禮。
原來,在胡適留學的歲月中,他曾寫信給江冬秀,希望她讀書學習、放開小腳。
他的要求,江冬秀都一一照辦。
在胡適留學的歲月里,江冬秀硬是從大字不識的文盲,變成了能給未婚夫寫信的女孩,她也放開了裹腳布,雖然腳依然很小,但到底沒有更嚴重了。
當然,胡適這麼聽話的另一層原因是:他的母親要不行了。
從小被母親照顧長大的胡適,無論如何都拒絕不了母親最后的遺愿:迎娶江冬秀入門。
他沒有反抗,但也沒有妥協。
他對江冬秀說:「我們不拜堂、不坐花轎,在村里舉辦新式婚禮。」
這個要求很過分。
在當時落后的村莊里,沒有八抬大轎的婚禮,就是給人當妾;無名無份,會給家族蒙羞。
但江冬秀同意了。
就這樣,兩人舉辦了新式婚禮,胡適請了朋友許怡蓀當證婚人,而江冬秀穿上了黑緞繡花的裙子和短褂,在村里人好奇的目光下,嫁給了自己愛慕多年的男人。
這一年,表妹曹誠英還只有16歲。
她被胡適的三嫂,即自己的親姐姐拽過來,給新娘子撐場子,當伴娘來的。
在婚禮上,胡適的目光落到了她的身上,頓時眼前一亮。
這個女孩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加上讀了不少書,一眼望去,就知道是當時才子最想追求的女學生。
——
新婚之夜,胡適為妻子江冬秀寫下一首詩:
十三年沒見面的相思,于今完結。
把一樁樁傷心舊事,從頭細說。
你莫說你對不住我,
我也不說我對不住你——
且牢牢記取這十二月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他不是沒有動心,13年的守候,識字的艱辛,放腳的「大逆不道」,他都看在眼里。
而最關鍵的是,他不忍心讓母親傷心。
自此,江冬秀成了胡夫人,跟著丈夫一路北上。
她是鄉下小腳女子,就算努力學習也趕不上大文豪的成長。
她無法理解丈夫談論的文學,理解不了文豪們對書的癡情,但她幫著打理家務,燒的菜更是一絕。
她為胡適生了2個兒子,尊重丈夫對詩書的喜歡,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她一個弱女子,竟然扛著好幾大箱子的書一起逃難,等找到丈夫時,一本書都沒有丟。
這是江冬秀的癡情,也是當時無數封建教育下長大的女子的堅韌。
相比其他大家閨秀,江冬秀的身上還有一種潑辣。
她喜歡打抱不平。
北大教授們留了學,不喜歡家中沒讀過書的原配,跟別的女學生談戀愛,她就收留原配,幫著原配打官司,索要巨額撫養費。
這種熱心腸給胡適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胡適也沒有多說什麼。
胡適常說,對太太要三從四德,要聽太太的話,要尊重家里的太太。
只是,哪個才子不懷春?
——
1918年,成婚1年的胡適,帶著新婚妻子一起回老家奔喪。
養育他多年的母親,在這一年撒手人寰。
而恰逢這一年,17歲的表妹曹誠英也出嫁了。
作為新式才女,她逃不掉家族包辦婚姻的命運,嫁給了同鄉青年胡冠英。
只可惜,這不是她的良配。
在結婚之前,曹誠英提出了唯一要求:嫁人可以,但是要允許我繼續求學。
婚后不久,曹誠英考上了杭州第一女子師范學校。
在當時,能考上新式學堂的,都是非常出色的人了。
可胡冠英不希望妻子拋頭露面,強硬要求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好在,哥哥曹誠克出面相助,成功讓妹妹外出讀書。
對于曹誠英而言,她的想法很簡單,讀完書,找一個小學當老師,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就夠了。
可在丈夫眼中,這是一種背叛。
在婆婆眼中,這個兒媳婦簡直要逆天了。
于是,趁著曹誠英不在家的功夫,婆婆干脆利落給兒子納了小妾。
納妾,在封建人家很正常,可對于接受新式教育的曹誠英而言,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封建人家,也沒有瞞著正妻納妾的道理。
1922年,曹誠英選擇和丈夫失婚,凈身出戶。
——
這一場婚姻,將曹誠英傷得很徹底,但并沒有影響她的桃花運。
在當時,女師范學生非常少見,基本上都是文人墨客追求的對象。
曹誠英本人長得很好看,又年輕,雖然和丈夫離了婚,但也算是對封建制度的挑戰,一點沒有降低她本人的魅力。
當然了,曹誠英本人無心情愛。
她鉆研在學習的海洋,偶爾和崇拜的偶像胡適通信,請教一些學術上的問題。
在胡適的影響下,她慢慢堅定了對農學研究的信心,在若干年后,出國留學歸來的她,成了農學界第一位女教授。
只是,這都是后話了。
胡適帶給她的影響,不只是事業上的一片坦途,更是情感上的無限坎坷。
——
1923年4月,身體不適的胡適決定前往杭州小住,順便探望表妹曹誠英。
他們經常通信,又同為新式教育下的學生,有非常多的共同話題。
胡適抵達杭州時,曹誠英和前夫胡冠英、王靜之等人一起探望。
彼時的胡適,風流倜儻,年少有為,而21歲的曹誠英也成長為風姿綽約的[少.婦]。
一聲「糜哥」,將胡適的記憶瞬間拉回了5年前的婚禮現場。
他看著身穿黑色繡花裙子的妻子,目光卻落到一旁16歲的曹誠英身上。那一年,她還很青澀,後來各自婚嫁,再次相遇仿佛時光回旋。
他久違感受到了心動。
沒有人不渴望被理解,而曹誠英恰恰和他接受的教育相似,兩人有很多的共同話語。
4天的會面轉瞬即逝。
在這4天里,4個人一起爬山,賞湖,感受大自然的壯觀美色。
曹誠英離開時,胡適送了她一首詩《西湖》。
在這首詩里,胡適寫:「十七年夢想的西湖,不能醫我的病,反使我病得更厲害了!……前天,伊卻未免太絢爛了!我們只好在船篷陰處覷著,不敢正眼看伊了。……」
這首詩,寫的是西湖。
但曹誠英知道,這個「伊」,也在寫自己。
這是獨屬于文人的浪漫,也是曹誠英在失敗婚姻之后,首次體會到的心動。
她深情望著胡適,而胡適只是和她握別。
但有情人,又怎能握別?
——
胡適的心留在了杭州,6月,他再次回到杭州,回到西子湖畔。
這一次,他和蔡元培等人一起來杭州,卻邀請了名不見經傳的曹誠英。
大家默契地明白了胡適的心意。
6月底,其他人返回,而胡適卻決定搬到山里居住,美其名曰:養病。
江冬秀很擔心丈夫,但得知表妹曹誠英會前去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頓時放下心來。
但曹誠英的身體也不好,江冬秀還特意寫信給胡適叮囑,一定要請廚子,不能讓表妹在大熱天燒爐子做飯。
但很自然的,胡適并沒有請廚子。
曹誠英一個人就包攬了好幾個人的飲食起居,還經常陪著胡適出入各種場合,或者爬山涉水。
在日記里,胡適寫道:「這是我最快活的日子。」
神仙眷侶,美人在側,知己相交。
或許,對于26歲就成了教授的胡適而言,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遇見愛情。
而曹誠英,彌補了他的遺憾。
在當時,已婚的青年才俊和女學生談戀愛,被視為潮流。在三妻四妾還算正統的時代,婚外追求真愛,在不少人眼中,甚至是勇敢的象征。
大家都知道胡適和曹誠英在一起了,但誰也沒有告訴江冬秀。
但江冬秀還是從徐志摩的口中,知道了這件事。
——
在民國的文人圈子里,徐志摩是出了名的大嘴巴。
他和胡適夫妻的關系也很好,和陸小曼鬧矛盾時,江冬秀還會出面幫忙;看到徐志摩的褲子破了,妻子不幫他補,江冬秀還會幫他補一補。
胡適在杭州的愛情,瞞不過詩人的眼睛。
徐志摩知道這件事后,直接回去宣傳了一把,鬧得滿城風雨,這件事自然就瞞不住江冬秀了。
當然,徐志摩并不是為江冬秀打抱不平,他是單純歌頌敢于突破禮教追求真愛的勇氣。
——
看著年幼的兩個兒子,江冬秀有點傷心,但她沒有吵鬧,也沒有破壞丈夫的曖昧。
她只是寫信催丈夫早點回家。
在她眼中,胡適只是短暫走錯了路,在外面貪歡,晚上還是要回家睡覺。
可她沒有想到,曹誠英懷孕了。
胡適很開心,他雖然已經有了2個兒子,但還是第一次和「真愛」孕育孩子。
他對曹誠英說:「你等我失婚,我就娶你。」
他是真的打算好了要失婚,給心愛的女子一個名分。
在當時,這不叫拋妻棄子,而是和封建制度徹底告別。
但胡適沒想到,他失婚的話剛說完,江冬秀就沖進了廚房,一手拿刀,一手提溜著孩子,崩潰大喊:「好!失婚!我先砍了2個兒子,再自盡,你去娶你的曹誠英!」
這是江冬秀第一次對著丈夫歇斯底里。
此前,她站在原告席幫著別的原配打官司,也是這副模樣,但胡適從未正面見過妻子拼命的樣子。
他瞬間慫了,落荒而逃,自此再也不提失婚的事。
——
等候良久沒有等到回應的曹誠英知道,自己這一場愛情,好像又無疾而終了。
她獨自打掉孩子,養了許久才養好精力。
胡適深感抱歉,幫她聯系了自己的母校,送她出國求學。
學成歸國后,曹誠英成了農學院第一位女教授,在學生眼中,她是那個專業的、嚴謹的、慈祥的、包容的老師,可在江冬秀眼中,她就是破壞自己婚姻的罪人。
而曹誠英,也過不去心里的坎。
她沒有和胡適再聯系,專心于學業,做了很多貢獻,她還把自己畢生的積蓄都捐給了家鄉,捐給了學生。
她忘不了胡適,但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她也曾試圖走進婚姻,可當好不容易談好親事時,江冬秀出現了,她把曹誠英和丈夫的過往全部告知了男方父母,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下,男方退縮了。
曹誠英沒有怨言。
她主動取消了婚約,全盤接受世人對她的指責。
此后余生,她把自己貢獻給農業,貢獻給學生。
她不是壞人。
1947年,在復旦大學門口,有個衣衫襤褸、饑寒交迫的年輕產婦。曹誠英見了,把家里僅剩的茶水和雞蛋都送給了她。
說實話,我總覺得命運待曹誠英不算公平。
她的感情經歷太坎坷。
若是不談感情,所有人對曹誠英都是交口稱贊,她人品好、有責任心、善良、專業、嚴謹、能吃苦耐勞。
可一旦談及感情,她就會面臨「[蕩.婦]羞辱」。
是她,不守婦道,和已婚之人糾纏不清;
是她,識人不清,沒有堅守底線。
可這些指責,卻甚少落在胡適的身上。
甚至,提及胡適,大家稱贊他對小腳妻子的不離不棄,連張愛玲都夸他和江冬秀是神仙愛情。
至于中國第一位農學女教授曹誠英,就成了兩人愛情路上的墊腳石。
——
1973年,71歲的曹誠英走完了人生之路。她無兒無女,孑然一身,在去世之際,把全部的遺產都捐獻給了家鄉,給家鄉修橋補路。
她為東北地區的農業教育、農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可許多人提及她時,卻只記得,她和胡適的那段「滑稽」感情,卻忘記了,那一年的她,也才只有21歲。
或許,對于女孩而言,有些路,一步踏錯,萬劫不復。
如若人生可以重來,她是否還會選擇和胡適開啟那一段情呢?
這里是靈笙,把舊時光的故事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