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有傳言稱,個高的人更容易得癌癥,個矮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身高竟然還與壽命有關?
在動物界中,我們發現體型小的動物,往往活得更久,例如亞洲象就比大型更大的非洲象更長壽。那麼對于人類而言也是如此?
人的身高主要受到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因素影響,約90%是取決于基因遺傳,一般父母個子高,孩子也可能是高個。研究也發現,HMGA2的基因是控制身高的基因之一。
至于壽命的長短,就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遺傳基因、環境因素、性別、生活方式、情緒性格、醫療衛生條件等。
而根據現有多項研究發現,高個子的壽命或更短。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表在美國癌癥研究協會的期刊 《癌癥流行病學, 生物標志物及預防 》的一篇關于身高與癌癥發病率的研究。
該研究發現,身高最高的人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比身高低的人增加風險。身高每增加 10 厘米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 14%,患腺瘤的風險增加6%。
其實早在2019年,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發表一篇研究也發現,較高的身高與大多數癌癥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研究人員通過5年隨訪,發現身高與所有部位聯合癌癥風險,及口腔、喉、肺、胃、結腸直腸、肝臟等多器官腫瘤風險呈正相關,身高每增加5厘米,所有部位癌癥的HR為1.09。
為什麼個子高會更短壽?目前的主流理論有:
1、高個子的人可能胰島素生長因子水平較高,而激素增長又與癌癥有關;
2、身高的人器官也比較大,整體細胞更多
,如此一來,細胞變異的機率也會增加;
3、身高者往往生長激素分泌更旺盛,容易刺激細胞分裂和生長;
4、高個子擁有類似胰島素的生長因子,這些因子被激活后增加細胞生長,會提升患癌風險;
5、個子高的人壽命短,還可能與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中風有關。
生活中,我們常羨慕身材高大的人,這種人穿衣好看,霸占視覺高位。但其實矮個子也有他們的優勢。
發表在Biodemography and Social Biology上,一項針對曾在意大利軍隊服役男性的縱向研究發現,個人死亡年齡與20歲時的入伍身高測量值有關,即身材矮小的應征者(<161.1 厘米)比高大的同齡人(≥161.1="">161.1>
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矮個子的人心臟距離各個器官相對較近,輸送血液和養分更容易到達,
可以保證身體各個器官的營養,會遠離很多疾病。
不過專家也提醒,癌癥和疾病的發病原因都較為復雜,大家還需要理性看待,不能僅憑借身高判斷。
事實上,個子矮也會面臨一些潛在的健康威脅——
1、增加 2 型糖尿病風險
身高與糖尿病風險呈反比,隨著身高增高,胰島素分泌效率也會上升,身材矮小的人,更需要關注餐后血糖。
2、早產幾率高
身材矮小的女性,妊娠期會相對較短,嬰兒體型矮小,早產風險更高。
3、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與矮個子相關聯的基因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水平升高風險,進而增加心臟病的患病幾率,所以身高矮的人更需要注重鍛煉。
身高太高或太矮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對于成長期的孩子,身高是需要適當干預的。
身高基本上由遺傳決定,在遺傳學上,有一個預測靶身高的計算公式:
男孩成年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厘米)/2女孩成年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厘米)/2當然公式只是一個范圍,還會存在大概5厘米左右的標準差。
那麼最佳身高是多少?根據美國科學家推測,人類存在一個最適宜生存的高度——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
科學研究認為,身高高大者,往往需要更多的供能,吸收更多水分和氧氣,從而增加機體器官負擔;矮個子的人表面體積較小,日常消耗小,身體耐受力也會更強。
另外,給予健康人心臟能量守恒的假定,身材高大的人,心血管病、腎臟病的發病率比矮個子高。
對于成長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定期檢測身高,記錄孩子是否均速生長,有無出現停滯;飲食要均衡,多補充蛋白質、微量元素等;鼓勵孩子運動,促進骨骼、肌肉、關節和韌帶發育;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時間,更有利于生長激素分泌。
當然,研究結論并不代表所有。無論高矮都不會決定最終的壽命,但身高背后的影響因素確實會對我們健康產生影響,進而可能會波及到壽命的長短。
參考資料:[1] 《科普 | 身高和壽命相關!研究發現:個子矮的人更長壽?》.科普中國. 2023-06-08[2]《1.
5748米以下的男生竟最長壽?科學表明并非越高越好……》.1.5748米以下的男生竟最長壽?科學表明并非越高越好……》.生物探索. 2022-06-22[3]《你個子多高?研究表示:身高與壽命,有明顯關系》. 國際科學. 2021-10-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