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鷹之神海東青,有人說它已經滅絕,有人說它是鳳凰一樣的神鳥,只在傳說中存在。普遍的說法是,海東青就是如今一種名為矛隼的鳥類。
在歷史上,海東青與它的身份一樣充滿傳奇色彩,它曾經是光明與黑暗的支配者,是康熙皇帝最喜愛的獵手,還曾經挑起過一場戰爭,使得雄霸一方的契丹覆滅。
對于這樣一種傳奇的鳥,有人曾看見過它將一只金雕的腦袋擊穿,有人又將它的戰斗力排在金雕之后。
究竟體型較大的金雕厲害,還是速度敏捷的海東青更勝一籌?
海東青被譽為「萬鷹之神」,身份也是神秘莫測。
《山海經》記載出自肅慎地大荒中的「九鳳」。《本草綱目》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
兩者的地域限制加在一起,就是矛隼、蒼鷹、鶚三種待選鳥類。
《柳邊記略》:「海東青者,鷹品之最貴重者也,純黑為極品,純白為上品,白而雜他毛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異域錄》里也記載,海東青「有雪白者,有蘆花者,有本色者。」
從這些描述可以看出海東青的羽色的差別很大,而矛隼正好符合這一點,矛隼羽色變化大,有暗色型、白色型、灰色型。
暗色型頭部白色,頭頂有暗色縱紋,上體灰褐色至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橫斑點和斑點。尾部羽毛為白色,有褐色或石板色橫斑。
白色型全身主要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具褐色斑點。灰色型的羽毛顏色介于白色型與暗色型之間。
矛隼的爪子為黑色,腿以下到趾的部分為黃褐色。鉛灰色的嘴,淡褐色的虹魔。
在冰冷地區的矛隼渾身如雪一般白,因此也被稱為白隼。
傳說中的海東青,大多被認為是矛隼這一鳥類。
矛隼是隼形目-隼科-隼屬,與其他隼形目一樣,雌鳥的體型比雄鳥大一些,雄鳥的體重為1310克,體長為50-54厘米,雌鳥的體重為1450-2100克,體長為51-62厘米。
雖然體型比金雕要小些,但與同類隼形目的伙伴相比,它的體型就顯得大了,并以此成功擠進了大型猛禽的行列。
矛隼體格健壯,喙和爪像鐵鉤一樣的鋒利,飛行速度很快,主要以野鴨、海鷗、雷鳥、松雞等各種鳥類為食,也會捕食兔、狍等哺乳動物。
矛隼在空中盤旋,發現獵物以后,迅速將兩只翅膀一收,極速地俯沖而下,就如一把被高手投射而出的矛槍,迅猛的刺向獵物。據說這種從天而降的矛法,曾經將一只金雕的腦袋貫穿。
捕捉巖鴿等善于隱藏的鳥類時,就需要夫妻一同上陣,雌鳥負責飛入巖鴿的巢穴將其驅趕出來,雄鳥則在外面等待著捕殺。
到了每年的5-7月,合作捕食的夫妻開始在河谷海岸的巖石上,或者在森林地帶的樹上建造巢穴,巢穴用枯堆集而成,結構較簡陋。
建好巢穴開始孕育后代,每窩產卵3-4枚,多的也會到7枚。孵卵的任務主要由雌鳥完成,雄鳥偶爾也參與其中。在繁殖期間兩夫妻總是如膠似漆地在一起。
孵化28-29天后鳥寶寶出世,父母共同撫養46-49天后鳥寶寶才會離開獨自生活。到了2-3歲時鳥寶寶們性成熟,鳥生長達25年。
矛隼寶寶
矛隼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中國、芬蘭、法國、格陵蘭、冰島、日本、挪威、俄羅斯(中亞區)和瑞典等國。在中國的矛隼主要分布在黑龍江、遼寧瓦房店和新疆喀什等地。
矛隼在冰島被定為國鳥,他們的國徽上鑲有一只銀白色的矛隼圖案。
冰島國徽
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與海東青建立了聯系,傳聞在東北有一種珍珠特別珍貴,但是不易采收,原因是蚌珠要到10月才成熟,這個時候東北已經被冰封。
人無法靠近,但是東北一種天鵝專門吃這種珠蚌的肉,它們吃肉的同時珍珠也一同吃入了體內。海東青又喜歡吃這種天鵝。
如此兜兜轉轉,人類只需馴養海東青,這些上品珍珠輕易就到了自己手里。
海東青除了能幫人們獲得珍珠,更讓人青睞的是它們的捕獵能力。
清朝的康熙皇帝特別喜愛帶著馴養的海東青外出打獵,一聲令下,海東青立刻飛出,任何狐貍野兔都逃不出它的利爪。
康熙贊嘆「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
作為頂級獵手,海東青的捕獵能力深得人類贊賞和喜愛。但要馴養一只肯幫人類捕獵的海東青,卻有著「九死一生,難得一鷹」的說法。
據清朝相關記載,每年的10-12月,朝廷都會派人到黑龍江撫遠縣捕捉海東青。在捉鷹之前都要在山坡向陽處搭建一個神堂,插草為香,用酒祭祀。對神鷹表達完崇拜與尊重后,開始用網設置陷阱捕捉海東青。
將網設置好后,捕鷹人就守在網邊直到海東青自投羅網,被稱之為「蹲鷹」,這一蹲就是幾十天。捕到海東青后,捕鷹人還要拜謝神鷹格格。儀式感滿滿,把神鷹唬得一愣一愣的。
捕到鷹便開始了「熬鷹」,讓海東青幾天不能睡覺,在疲憊中消磨野性。「熬鷹」過后是「過拳」「跑繩」等特訓。一系列訓練下來,海東青也變得聽人指揮了。
到了最后一步,給海東青吞下裹著瘦肉片的麻線團,海東青會吐出無法消化的線團。
要想讓海東青飛得更高更快,就得降低它的體重。海冬青胃里有許多油脂,這樣塞入線團的操作就是將它胃里的油脂刮除,將多余的脂肪轉化為瘦肉。
這個環節被稱之為「帶軸」。「帶軸」完成,海東青就可以交到皇帝手中,一起隨同皇帝出獵了。
海東青成為滿族神鳥的歷史久遠。從考古發現距今約6000年前的骨雕鷹頭,可見滿族對海東青的崇拜已經歷經千年。
在滿族薩滿教的神諭中,海東青是人世界光明與黑暗的支配者。滿族人崇拜海東青,實際上是崇拜那種以小勝大,飛九天而不倦,經風雪而不倒的力量。
除了在滿族皇帝手中大展風頭,在動亂的遼金時期,海東青還間接地挑起過戰爭。
當時契丹與女真戰火不休,民不聊生。最終勢弱的女真不敵強大的契丹,與契丹約定每年納貢,希望能平息戰爭。
納貢的物品里除了貂皮、愛犬、優良馬之外,還有一樣就是今天的主角海東青。
契丹遼帝以及下面的文武百官都喜歡將海東青作為寵物飼養,對海東青的需求量極大。
當時契丹專門派人來監督女真貢品的質量,被稱為「銀牌使者」。這些銀牌使者仗著自己戰勝國的身份,手中又握著很大的權力,在女真部落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當時女真部落有一個被安排馴鷹的年輕人,名叫完顏康,他在山中馴海東青到時候,這些銀牌使者來到他家收繳需要上貢的海東青,見他妹妹容貌美麗,便起了歹心。
完顏康回家以后,發現妹妹被玷污,一氣之下拿著弓箭出門將銀牌使者射殺。隨后去向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請罪。
完顏阿骨打聽聞銀牌使者的惡行,也深感族人在他們的欺壓下早已苦不堪言,繼續退讓只會永受壓迫,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一步向契丹開戰。最終一舉殲滅了契丹各部。
若不是這次海東青事件,女真部落不知還要忍受多少年的欺壓。宣戰的完顏阿骨打,如海東青一樣敏銳,勇猛。
一群羊正在山間休息,
突然有一雌一雄兩只金雕飛到羊群周圍,它們不抓別的,偏偏瞄準了羊群中一只懷孕的母羊。
其中一只較大的金雕從天上猛沖下來,對準母羊的后脖頸就是一擊,母羊立刻倒地,血流如注。大金雕隨后將這只母羊抓到另一只金雕面前,像是在求愛。
對此,牧民也無可奈何,這種大金雕即便是有槍也很難打到,何況是手無寸鐵。
金雕嘗到了甜頭,第二天又來抓羊,這一次,可就沒有那麼順利。在它盤旋的天空之上,又有一只白色的鳥,看著沒有金雕大,速度卻比金雕快。
老牧民知道這種鳥就是海東青,心知這金雕的克星到了。
當時金雕正叼著一只羊在天上飛,海東青忽然向它飛去。金雕急忙丟下了羊,做出防御的動作。
雙方之間很快在天上纏斗起來,海東青憑借靈活的身法占了上風,金雕因為體積較大,明顯不如海東青靈活,處于劣勢。
金雕見自己不敵,急忙向下方滑行飛去準備逃跑,海東青這時使出殺招,兩翅一收,向著下滑的金雕急速俯沖,像是一把射出的飛刀,直擊向金雕。
最終金雕的腦袋被貫穿一個洞,無力地緩緩落向地面。
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既然是故事,那僅供參考,無法作為事實依據。
雖然鷹界戰斗力的排名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大多數猛禽戰斗力排行榜里,海東青的名次都是在金雕的后面。
在鳥類捕殺中,體型的大小往往決定著戰斗力的大小,一只體長約為78-100厘米的金雕,對戰比它小的海東青具有明顯優勢。
而且金雕鋒利的爪子和喙同樣鋒利無比,堅如鐵鉤。每小時320公里的速度也一點都不亞于海東青。
但事無絕對,所有的排名都只是個籠統的比較,在一場戰斗中,
除了自身的條件,其他的條件也應該兼顧,比如戰斗場景、干擾因素、作戰雙方的年齡等。
若是作戰場地在空中,敏捷靈活的海東青可以不斷消耗金雕的體力。若是在地面上戰斗,金雕更勝一籌。
強弱并非是固定不變的,善于利用外界因素,就能以弱勝強,以小勝大。
就像海東青,利用金雕捕獵過后體力消耗巨大時使出全力一擊,就能將其打敗。
強弱的決定因素既有外在的,也有內在。心里有著必勝的信念,總有一次能打敗比自己強的敵人。
只可惜在殘酷的大自然,機會只有一次。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