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10月3日,那晚月朗星稀,秋風陣陣,王來喜坐在軟綿綿床沿卻如坐針氈,心里突突直跳,想起太太李蕙仙方才那一番話,她不由地臉紅耳赤,心里亦有一絲絲地高興,但「老爺會接受我嗎?」
正當來喜緊張得手不知往哪兒放時,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梁啟超進來被床上的人兒嚇了一跳,立馬說:「放肆!」
還沒等來喜反應過來,太太蕙仙聞聲而入,對梁啟超說:「為了梁家子嗣繁茂,委屈老爺了。"
"蕙仙,你胡涂了!"梁啟超惱怒不已,拒絕道:"蕙仙,你明知我一直主張一夫一妻制,我又怎麼能自打嘴巴納妾呢?"
蕙仙咽下心里的一絲苦澀,說:"不是委屈你納妾,以后她還是我的丫鬟。"
來喜大氣不敢出,她的命運從來由不得自己做主,這又何嘗不是最好的安排,就當報答老爺和太太對她的恩遇吧……
那一晚后,來喜果然還是丫鬟,但她已不叫來喜,梁啟超給她起了個名字叫王桂荃,從此生是梁家的人,死里梁家的鬼。
一、孤苦身世有誰憐
1886年,王桂荃出生在四川省廣元縣一個農民的家庭里。父親除了種幾畝薄田之外,還經營一個小油坊。為照顧生意,他專門請了一個賬房先生,沒想到卻是引狼入室。
上天從未垂憐過這個小女孩,她尚未盡情享受童年的幸福和快樂,悲劇就不斷地向她襲來。
她還沒學會叫"娘",母親就因病撒手人寰。
父親在鄉里人的介紹下又娶了一房,王桂荃只能在繼母的打罵下討生活。
有一天,繼母叫來一個瞎子,給她算命,瞎子說:"這個小姑娘命硬,專克老人。"
像是要證實瞎子的話,那年夏天,父親挑一擔西瓜進城去賣,回家時帶汗走過一條小河,被涼水激著了,得了急癥,幾天就死掉了。
繼母把父親的死遷怒于四歲的孩子,打罵一番后帶著自己的子女進城去料理喪事,只把傷心欲絕的王桂荃一人留在家。
這時,賬房先生一看,時機來了,他趁機將財產卷席一空逃走,王桂荃見狀死命抱住他的腳不讓他為所欲為。
可是僅有四歲的孩子又能成什麼事,這個賊子一不做二不休,把王桂荃也拐帶走了,轉手就賣給了人販子。
王桂荃,從四歲到十歲被轉賣了四次,最后他被貴陽李家買去做使喚丫鬟。
一天,李蕙仙和梁啟超回娘家省親,王桂荃負責上茶遞水的,沒想到梁啟超席間一句話改變了他的命運。
梁啟超溫和儒雅,與李蕙仙的談話中總流露出對妻子深深的關切,就連妻子輕輕咳喉兩聲也讓他十分揪心。
王桂荃是個有眼力見的孩子,還沒等人發話呢,就把搭一旁的披風拿過來,給李蕙仙披上。
梁啟超見著了,贊道:"這孩子怪機靈的。"
李蕙仙亦是十分中意這個伶俐又肯勞動的丫頭,臨行前向家里要了去,說:"剛好可以幫我帶著思順。"
王桂荃來到梁家,才發現梁啟超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她十年的生命里也是首次見到如此自帶光芒的夫妻,談話間溫文有禮,也從未見過兩人吵架,仿佛是戲文里的佳人才子。
王桂荃小小年紀卻很懂事,小心翼翼地做事,勤奮能干,很得主人的歡心。
日子既平凡又不失忙碌的過著,生活的安定,讓王桂荃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她心里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努力干活,方能報答上天對她的厚愛。可老天看戲不嫌事多,梁啟超從遠方寄來的一封信很快打破了梁家的寧靜,也左右著王桂荃的命運。
二、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1899年,梁啟超應康有為之請,由曰本前往美國檀香山,忙于創設保皇會事宜,全心只為維新救國。
李蕙仙獨自攜一家老小避居澳門,多次致信梁啟超,希望能與他團聚。
奈何梁啟超分身乏術,李蕙仙究竟是深明大義的女子,國事和家事孰輕孰重她辨得清楚,最后只得以大局為重,心想:全心全力為他顧好家里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可才華橫溢、風姿俊秀的人物,去到哪里都是耀眼的明珠。梁啟超在檀香山遇到了他一生之知己,何蕙珍。她芳齡二十,自幼接受西方教育,英文那是極好,正好能擔任梁啟超的翻譯。
朝夕相處,出雙入對之下,何蕙珍更是大膽表白自己的愛慕之情,全然不顧梁啟超家中早已有賢妻。
梁啟超心頭蕩漾,佳人如此有情,公子怎忍拒絕。那一夜他失眠了,翻身坐起就給遠方的李蕙仙寫信攤牌:
「余歸寓后,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不能自持。
明知待人家閨秀,不應起如是念頭,然不能制也。
酒闌人散,終久不能寐,心頭小鹿,忽上忽落,自顧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不知蕙仙聞此事將笑我乎,抑或惱我乎?」
大白話就是:我喜歡上了一個姑娘,你會不會生我氣?
讀了他的信,李蕙仙氣惱無比,遂回信說:你不是女子,大可不必從一而終,如果真的喜歡何蕙珍,我準備稟告父親大人,為你做主,成全你們;如真的像你信中所說,就把它放過一邊,不要掛在心上,保重身體要緊。
聰慧的李蕙仙,四兩撥千斤,要將問題交給公公處理,因為她知道,梁父絕不會同意兒子娶小老婆。這下梁啟超慌神了,急忙復信說自己對何蕙珍已「一言決絕,以妹視之」。
外敵雖退,李蕙仙滿心憂患,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王桂荃不明就理,只得把思順帶得遠遠的。
李蕙仙沉思中,目光不時地瞟著王桂荃,想不到她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1901年,梁啟超的長子,後來享譽世界的建筑大師梁思成出生了。梁思成的出生,梁家上下無不歡心。
然而,梁思成幼年身骨單薄,體弱多病。望著這個孩子,梁啟超和李蕙仙都有些擔心。
16歲的王桂荃又擔負起照顧梁思成的重任,她看著李蕙仙產后身體每況愈下,便更加賣力地服侍她。
身子孱弱的蕙仙郁郁寡歡,而梁啟超是干大事的人,三天兩頭總不著家,以致于蕙仙夜不能寐,食不能安。
這樣下去實在不行,要抓住男人的心僅僅是抓住他的胃是不夠的,蕙仙更希望能為梁家發展一個人人丁興旺的大家庭,她要出殺手锏了。
于是,1903年10月,在李蕙仙的主張下,18歲的王桂荃與梁啟超圓了房,幫梁家開枝散葉。
卻,依然是李蕙仙的丫鬟。命運之輪終歸是眷顧她,給予她新的使命,是丫鬟而又不僅僅是丫鬟。
三、養兒育女,責任大于天
同年,梁家一家大小隨梁啟超流亡到日本,并在異國他鄉生活多年。
王桂荃亦不負眾望,第二年,她就為梁啟超生下了兒子梁思永,此后又相繼為梁家涎下三兒三女。
即使是這樣,梁啟超亦沒有給王貴荃一個名分,在人前只喚她「王姑娘"或"王姨"。她卻毫無怨言,她依然悉心地照顧梁啟超,使他能安心工作和做學問。
另外還要騰出手來代李蕙仙操持家務、照料孩子。1
去到日本后,王桂荃耳聞目染,接觸到很多新人新事,開闊了眼界,會講一口流利的日本東京話。
李蕙仙倒是很難適應,對傭人很是苛刻,動不動就打罵罰跪,王桂荃總是小心翼翼地周旋其間,寧愿自己多受一點委屈。
她想,要大力支持梁啟超的事業,就要有一個團結和睦的家庭,以減輕梁啟超的后顧之憂。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付出很高的代價。
在與李蕙仙相處的2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王桂荃對她是一如既往的尊重和忍耐,盡量做到使她稱心滿意,而對待她的三個孩子比對自己親生子女還好。
那一年,梁家的孩子們都傳染上了白喉,因未注意隔離,孩子們陸續病倒。
王桂荃衣不解帶,曰夜看護孩子,從未睡過囫圇覺。李蕙仙的三個兒女中就數10歲的思莊病得最重。
王桂荃害怕李蕙仙熬嚇身體,便日夜守在思莊身邊,終于把思莊從鬼門關拉回來,可是顧此失彼,自己9歲女兒高燒不退,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終是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王桂荃痛斷肝腸,為了不使李蕙仙和梁啟超難過,她沒敢在人前哭,而是跑到廁所里,把抽水馬桶拉開,用水聲壓住自己的哭聲,生生把自己痛苦的情感抑制住。
當思莊長大后,她十分感慨地說:"我的生命是妹妹之死換來的。"他待王桂荃一直很好,每次出去旅游都邀請她一同去,王桂荃感到很欣慰。
2
王桂荃經常對自己的兒女說:"凡事要尊重你們媽媽(李蕙仙)、你們的大姐、二哥、三姐,不要給爹爹添麻煩。
"可是,當時因為孩子們年紀小不懂事,還想同姐姐哥哥們平等的吃糕點,吵著要吃洋點心。
王桂荃沒辦法,把紅糖和面和在一起,給孩子們做烤餅,糊弄他們,中間還印上一個小紅圈。
孩子們拿著翻來覆去地看,王桂荃就哄他們說:"別看樣不好看,你們嘗嘗,可好吃了。"
孩子們便以為這是真的洋點心,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王桂荃看著孩子們吃那又甜又暄的烤餅,臉上笑開了花。
3
王桂荃為了有效地幫助梁啟超做些事情和有利于教育子女,使刻苦的學習文化,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
有一次,梁思成因為考試成績不如弟弟思永,李蕙仙拿起雞皮疙毛彈子就一頓暴打,王桂荃見狀,立馬撲過去抱住梁思成,用身子護住孩子,直等到李蕙仙打到消氣。
事后梁思成坐在王桂荃大腿上直哭,王桂荃摟著思成溫和地說:
"成龍上天,成蛇鉆草,你看哪樣好?不怕笨,就怕懶。人家學一遍,我學十遍。馬馬虎虎不刻苦讀書,將來一事無成。看你爹很有學問,還不停地讀書。"
王桂荃這些樸素的語言讓梁思成記了一輩子,通過努力成就了他偉大的建筑事業。
4
1924年,李蕙仙不幸患了乳腺癌,病情日益惡化,她非常痛苦,臨終前幾個月她不想用別人,非要王桂荃照顧她。
可是,當時王桂荃正處在臨產前幾個月,她拖著笨重的身子,一天圍著李蕙仙的床轉,為她按摩。每天回來累得不想動,卻天天堅持去做。
王桂荃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李蕙仙,有一天,她終于和善地對王桂荃說:"思永娘,你受累了,我過去對不住你。"
王桂荃聽了,眼淚奪眶而出,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憶起幾十年來含辛茹苦,終于盼到李蕙仙的贊賞和肺腑之言。
李蕙仙病故后,她的三個孩子終于主動地改口稱王桂荃為"娘",再也不叫王姨了。這時,王貴荃才感到自己在人格上受到尊重,心中感到無限寬慰。
原本梁啟超回國后事業步步高升,可惜好景不長,李蕙仙的病故讓梁啟超備受打擊,縱使王桂全百般勸慰,梁啟超依然日益憔悴。
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去世,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中斷,家庭重擔完全落在王桂荃一人身上。
5
王桂荃一個女子負擔起養教養子女、支撐家庭的重任。
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她把好房子租賃出去,自己帶著孩子們搬到條件差的房子里住。
冬天天氣很冷,也舍不得多燒煤,大家只好多蓋幾條被子御寒。生活也十分簡樸,早點吃點饅頭,面包、果醬也不見了。孩子們很少添新衣服,總是小的拾大的穿。
雖然生活無比艱難,但王桂荃始終不忘自己對李蕙仙和梁啟超的承諾,處處是是精打細算,勤儉持家,兢兢業業地勞動,竭盡全力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神奇的王桂栓,憑一己之力,把九個子女的大家庭承擔下來,竟相繼幫助兒女完成學業,而且九個子女皆成才,成為各個行業的領頭羊:
梁思順,詩詞研究專家;
梁思成,中國建筑之父、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系的開創者。
梁思永,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梁思忠,西點軍校畢業,在淞滬抗戰中英勇就義;
梁思莊,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著名經濟學家;
梁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
梁思寧,新四軍女戰士;
梁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真是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子女們有如此成就,王桂荃當想著終于能頤養天年,讓她沒想到的是更大的苦難還在后頭。
四、致命的考驗
在那動蕩年代、十年浩劫中,王桂荃八十五歲了,已到腸癌晚期。但作為「保皇黨梁啟超的老婆」,她的全部財產被抄盡,住房被侵占,驅趕在陰暗的小屋,每天出來掃街,沒有醫護,只有謾罵和折磨。
王桂荃笑了,想不到自己跟了梁啟超一輩子,無名無份,直到扣帽子時,才被世人變相承認是"梁啟超"的老婆,可這又有什麼要緊的呢?她一生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只是有一絲絲的傷感,她的孩子們怎麼都不來看她呢?是要與她避嫌嗎?
臨終前,她才從鄰居口中知道,不是子女不孝,而是他們全部都陷入這食人的漩渦里,無一幸免,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1968年,她孤零零離開了人間,連骨灰都不知道在哪里。走時,她照顧了一生的九個兒女沒有一個在身邊,她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孩子最后一眼。
寫在最后:
1995年4月23日上午。
梁家人聚集在梁啟超夫婦墓,種下一棵白皮松,由清華大學建筑系王麗方博士設計了說明碑,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撰寫碑文:
在家庭中,她畢生不辭辛勞,體恤他人,犧牲自我,默默奉獻;
摯愛兒女且教之有方,無論梁氏生前身后,均為撫育子女成長付出心血,其貢獻于梁氏善教好學之家良多。
緬懷音容,愿夫人精神風貌長留此園,與樹同在,待到枝繁葉茂之日,后人見樹,如見其人。
這棵樹叫「母親樹」,是梁家后人對王桂荃永遠的緬懷。
古人有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有些幸福和認同,只是遲到,并不會缺席。